TOP

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惠波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赏析系列(七)
2022-01-10 11:06:55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1946次 评论:0
 

    


    第七章11首。从“假如我是……”又回到“假如我不是……”的结构和循环式上升渠道,或者说进入全诗总体上的结构循环。写到这里,第七章的第1节,也就是全诗的第66节,如果说从起承转合的重要性第33节是第一个高潮,暗合了民间33层天的一种隐形结构、一种集体意识的格式塔心理,那么第66节也起到了同样的心理暗示,可能诗人也不一定有意,但确实正式从这一节开始,全诗已经进入到三分之二的章节。


    全诗至此,元气依然充盈淋漓,“我”还有没有说完的话,还有没有抒完的情感。


    “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假如不是,那会是怎样呢?如果不是,如果不配、不能、不必做风雨雷电,那“我”应该做什么?成为什么?有什么用?


    如果做“一座高山”有什么用?如果做“一片草原”有什么用?如果做“一汪秋水”有什么用?如果做“一泓深潭”有什么用?“我”本有高山之志、草原之情、秋水之思、深潭之智,做这些,也许以“我”微薄之力尽可能改善环境恢复人类家园生态面目。“我”还想做“一块石头”,那“我”可以成为“药石”(以济特效医药之缺);“我”还想做“一丝嫩苗”,那“我”可以成为“旷世良药”(救命的稀世草药)。如果这些仍超出“我”之能力无法实现,或者,再不济,“我”可以成为“一声叹息”,成为“一个念想”,不停诉说着对“尘世的念想”,对人间的消灾祈福。“多么美丽而遥远的尘世念想哟”,“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对尘世的无尽的情意。“我”愿成为尘世愿我成为的任何东西,只要对人间有所裨益——高山之高,草原之广,秋水之阔,深潭之深,药石之功,草药之效,叹息之恋,念想之思,“我”愿成为人们愿“我”所是,这正是“我”的念想——“美丽而遥远”,仿佛天上的彩虹!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不是,做不到,那会是怎样一个样子?“婴儿如何啼哭/少年如何欢呼/青壮如何日出而作/老者如何日落而息”,人类的生存将无法可想;还有,“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鸟儿如何作窝/花香如何传播”,众生的存在将无所依傍。如果没有这天地万物的共存调谐,那人类啊,你们的日子将如何“踌躇”盘算?你们的岁月将如何“蹉跎”消磨?一生太长还是太短,值得过还是不值得过?生存的意义还剩下几何?这一切都会因“我”的在与不在、是与不是大为不同。


    我们生死相依啊,且听“我”接着说……如果没有风雨雷电会怎样?第68节一口气排出来13个“何以为生”:大地、田野、稻花、高粱、大豆、小麦、高山、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走兽、飞禽,包括人类,这万物的灵长——“而万物之灵将何以为生”,都将“何以为生”?将靠什么活着?似是发出的疑问,其实又是不言自明的自问自答。大地上的事物,江河湖海,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飞禽走兽,万物众生,都因依“我”而存。


    还有,“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假如没有风雨雷电,万物众生将无以为生,无以为生的万物之灵的人类啊,又将何谈“城堡、乡野、生命、灵魂、思想、理想、历史、废墟、真理、正义”?如此种种人文的事,自然也就无所附丽:不会有人所居住之地——城堡、乡野;不会有人类灵肉存在——生命、灵魂;不会有人类创造的文明——思想、理想、真理、正义;不会有人类的历史留存——历史、废墟。从外到内,从物质到精神,从集体到个体,从身体到灵魂,从生命到生存,从生存到存在,所有这些关乎人类存在的种种,所有人类生存需要依托发生的关系,“所有关乎人间之如何”,都将无可奈何,无由发生,“又将如之奈何”?


    还有,“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假如不是“我”的持存启示,不是“我”的鸣鞭示警,人类如何能看得清“沧海与桑田”历史之变?如何能看得清“腐朽与神奇”造化之奇?如何能看得清“诞生与幻灭”色空之转?如何能看得清“逃亡与永恒”存在之幻?人类又将如何能辨得明假象真相,“在假象中分辨真相”,假中悟真?如何能辨得明纷纭简单,“在纷纭中分辨至简”,抽丝剥茧?如何能辨得明坦途陷阱,“在坦途中分辨陷阱”,居安思危?如何能辨得明暗夜曙光,“在暗夜中分辨曙光”,拨云见日?啊,年年岁岁一个个日夜,一个个寒冬腊月的不眠之夜,“我”都守护着你,牵挂着你,目不转睛凝望着你,徙倚感伤,忧思垂涕,夜不能寐——“你将见我在晨曦中宿泪未干”。


    但人生实短,人类不可能如“我”历经沧桑而能见证江河大地之变,不可能如“我”能体悟到造化即使如何长久永恒也终难脱无常之宿命,“我”“能目睹江山老去”——江山也会老去;“我”“能证明光阴不死”——光阴、时光、时间,“我”不知其来自何处,但“我”知其不断迁流延续,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故宁愿信其无始无终;“我”“能讴歌世界永恒”——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广大无边,“我”不知其始终,但“我”宁愿信其会永恒。“我”“能宣誓宇宙不朽”——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不知其边界,但“我”宁愿信其不朽。宇宙、世界、光阴一定意义上(尽管到底也会有成住坏空)或可称不朽、不死、永恒,但江山却会老去,人类也终将消失,个体的人的生命更是短暂,“我”目睹着人类一代代一世世“生命老去”,人生苦短,人寿几何,不过如白驹过隙。但“我”也见证了人类最可宝贵的美德——“我”“能证明青春不死”,“我”“能讴歌爱情永恒”,“我”“能宣誓精神不朽”——是的,“我”证明、“我”讴歌、“我”宣誓,人类的青春、爱情、精神,都可以超越时空留下璀璨的光华,都可以成为永恒的不朽的不死的记忆,都是人之为人、人类之为人类的依附!美德哪怕一瞬,一瞬也可成为永恒——正如刹那即永恒,芥子纳须弥,正如创造者同时也是主宰者。


    “但这一切于我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永恒、不朽、不死或者速生速死,在“我”眼中又有意义呢?这抽象之物、抽象之思、抽象之爱,于“我”并无意义。“在这2020年的春天”,当“死亡陷阱密布人间”,“而我——从人间烟火走来”“又毅然地向着烟火人间走去”,此时此地,“我”所要做的,“我”念念所系的,就是要走向人间、走进尘世,拯救人类,拯救苍生。其他遥不可及的玄思妙想,不朽或速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我”来看都只是规律,是天道轨迹,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当此时也,生灭之间,发生的一切,却并不虚妄,而是实存,是人间生死大事。“我”怎可置之不理?


    “我”明察秋毫,了知此时全世界疫区若干惊天动地的人和事。“我”知道,是谁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抗疫。“我”知道是谁的“执迷”不悟,贻误了战机;“我”知道谁的雷霆“暴怒”,改变了时局;“我”知道谁的“狂妄”自大,造成了蔓延;“我”知道谁的幡然“悔恨”,减少了损失;“我”知道谁的“忍辱负重”,成了砥柱;“我”知道谁的“以德报怨”,凝聚了人心。瘟疫面前,抗疫之战,不容有失,一毛一渧之误判,一沙一尘之误之错举,都可能走向更大的灾难结局。所以,关键人物或集体的点滴作为(“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后果都可以是“惊天动地”“动地惊天”,关键人物或集体的或“执迷”或“暴怒”或“狂妄”或“悔恨”或“忍辱负重”或“以德报怨”,起到的作用或造成的后果都可以是“动地惊天”“惊天动地”。


    诗写到这个地步,指向越来越明确了,一一应该都可与疫情发展中种种人事、各个重要环节对应得上。这是对于疫情所由发生、对于全人类责任及出路的深刻反思。“在所有的惊天动地的故事里”,这所有惊天动地的故事里的人,他们正同仇敌忾、同心勠力,他们“殚精竭虑”,全力以赴,胜利终归属于他们——属于武汉、中国、世界所有所有的“那些殚精竭虑人”。


    是的,“我”了解,“我”见证,“我”遍知事情所由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我怎会看到/人类在未知的世界里执着前行”,虽然看不清方向辨不明道路但仍然坚定前行不畏风险,为此,“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呐喊助威”;“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我怎会看到/人类在与凶险搏斗中前赴后继”,与疫魔搏斗者纷纷倒下但仍前赴后继,为此,“我”“情不自禁地”对他们的巨大牺牲满怀悲悯心生悲戚;“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我怎会看到/人类在一意孤行地自毁前程”,灾难所由发生的原因啊,怪不得病毒,怪不得别的什么东西,全都是因人类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破坏自然违背天意啊,看到他们深陷如此困境,“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唏嘘泪流”。


    只有了解了这一切,“我”才会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人类啊,对你们施以致命一击者/只有你们自己”,这一切啊,何尝不是你们咎由自取!本来仍有机会避开这场悲剧,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惨剧,救援本来还可以得到更好的组织。人助者天助,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拯救人类者只能是人类自己,而不能依靠侥幸依赖他力。


    是的,是“我”以风狂雨骤电闪雷鸣的方式,向人类警示,希望唤醒他们的“执迷”;是的,“我”正助力人类,“我欲消灭疠疫疾病”,但人类的灾难后先相继无有止息,“我”救得了一时怎能保障人类时时刻刻无虞?“我”怎能消除得了“人之不幸”?“不幸”是他们的宿命。“我洞悉四时天机”,洞察运行规律,知道如何避害趋利,但人类不知敬畏盲目自信与魔共舞,“我”就“只能替人类焦虑”。人类啊,你们是何等的聪明,你们以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自己是万物的尺度,自己居于万物的顶端,你们于是无所顾忌肆无忌惮地“亵渎自然天理”,必然就受到来自天道自然的惩罚——啊,不是报复,是“惩罚”,是“慈悲”,是垂泪训喻——“自然以惩罚的方式表达慈悲/这是多么悲壮之壮举”,多么的悲壮,多么的无奈!对于人类的人欲横流欲壑难平疯狂掠夺以致天怨神怒,还有什么能让他们收敛、收手、有痛感而生反思?只能通过这样的痛苦无奈悲壮之举!等山河大地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我”将和人类、人类啊,也将“和我一起放声歌唱”,歌唱疾疫灾难的消除,天下太平的重启,但现在,“但请先和我一起沉思默想”,一起反思。


    “我”知道,人,是众生中唯一最有反思能力的生灵;“我”也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生灵/能把苦难熬成财富”,人类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尺度,是因为他们传达的是神性的尺度,宇宙大道的尺度。他们有爱,有责任感,有精神担当,能反思,知敬畏,人人法性自备神性具足,人人可以成佛作圣,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尘世的羁绊和匍匐,因而人类终将持存而不会自取灭亡或成为大自然的毁灭之物。他们尽管会贪生畏死,但也能向死而生,舍生取义——“他们面对未知怀着恐惧/而义无反顾地奔着死亡而去”。这就是人类终不会被毁灭的明证。为了人类,“我”在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但上帝啊,也请你慈悲关照,慈哀度脱,“这样的生灵/不值得你真诚护佑吗”!人类终将是觉醒者、觉悟者、尊贵者,职是之故,“我”反而要向人类学习,向人类致敬,从人类汲取力量。


    “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假如没有风雨雷电,“人世间哪来动人的声音”?正是在人间,“我”才有了动人的声音,人间才有了动人的天籁;“我”因世间成其为我,世间也因“我”而未成为万古长夜。“我”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庙堂之余韵是风/送别之叮咛似雨/战斗的喊声若雷/挥不去的爱情如电”,人类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改朝换代、家国情怀都有了“我”的影响,世间事物何者似风、何者似雨、何者如雷、何者如电,诸如这般,与“我”都有了对应,有了感应。人间与“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共同存在。人间是“我”的动力之源存在之基。是“在人间”,让“我”生发“无穷之力”,“让我心感生命的皈依”——人间,是“我”存在的意义。在人间,“我”才能找到存在的价值——可以称为“生命的皈依”吗?

 

Tags:黄惠波 诗歌 诗评 黄惠波 假如我是风雨雷电 赏析 深圳文艺评论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0/10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 下一篇邵翠婷 | 新时代深圳精神的生动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