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简介】燕子,本名赵小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深圳青年》《特区文学》《深圳文艺通讯·百家》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总编辑,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会长。从1985年起在深圳工作、生活,从事记者、编辑、作家职业近30年,已发表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学著作15本。曾获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奖、《当代》文学奖、广东省新闻出版一等奖、大鹏文艺奖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前后,社会各界都在以各种形式回顾、总结、反思这段峥嵘岁月。深圳湾畔,600架无人机讲述了从1980年到2021年的深圳故事;一组组照片呈现了特区从荒芜天地到繁华都市的沧桑巨变。近期,由深圳文联资深报告文学作家燕子(本名赵小燕)撰写的《深圳我城》顺利出版,这不仅是深圳40多年发展历程的客观记录,也是新时代深圳精神的生动诠释。
《深圳我城》由《贸通天下》《地下,又一座城在生长》《悬浮的世界》《妹妹你小心地往前走》《破茧》《不一样的我们》《铁血精魂》《魅力深圳》8个篇章组成,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呈现的结合,立体地展现了深圳的多重样貌。从改革开放的起航、建立经济特区的探索,到外贸、科技、地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记录芸芸众生的悲欣,共同构成了深圳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
通读全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与时俱进的深圳在地色彩。管中窥豹,通过本书记录的或许只有在深圳才会发生的故事,读者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深圳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史。“从差点做‘烈士’到新业态先锋”一节,作品回顾了深圳一达通公司的发展之路,其进出口管理系统解决了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今更是依托阿里巴巴,成为了国内知名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会飞的无人机”,讲述了中国海关为“无人机”产品走向世界争取到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证”,为中国创新科技产品“走出去”铺平了道路。2020“生死劫”,描绘了疫情期间,外贸新业态借助云端生长,广交会面向全球开启“云端买货”,深圳文博会推出“云观展”,加速了企业转型,形成“互联网+外贸”的生态体系。从“怪圈”到“有序”,体现了政府在管理“三无”人员时,并未过分地限制,而是在稳定流动人口的同时,兼顾城市发展,为改革提供了自由空间。作者深入一线采访,获得了大量鲜活素材,通过敏锐的观察、独特的发现和生动的讲述,形象地勾画出多元化、多向度、多层次、如万花筒一般五彩斑斓的深圳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深圳的今日是这座城市持续不断地发展的成果表现,凝聚了这座城市所有人的心血和付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风雨,但仍坚持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前进,用科研专利、经济发展等昭告世界:“我们在进步”。
本书的另一突出特质在于其鲜明的文学性。比如文中写夕阳中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杜祥珍老师的形象画面感十足,唯美而温暖;校长孙振东举止敏捷,发胖但结实的身体像不停充电的电池;曹艳老师的笑容更是粲然迷人,展现明星风采。虽然他们的日常工作琐碎,大多时候还要占用休息时间来安抚、照顾、陪伴学生,但他们始终充满朝气,脸上挂满笑容,坚定的眼神诉说着他们的热爱与执着。他们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事业中,用爱心和职业道德支撑自己前行。在给予别人快乐和力量的同时,他们找到了职业自豪感和人生成就感,自身的光芒也更加辉煌灿烂。虽然作者对他们只进行了简短的形象描写,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的坚韧不拔、强大能量和热烈感情。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英雄。除了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书中还嵌入了较多的人物采访,用大量的事实说话,通过个体视角折射时代大潮。在充分尊重非虚构原则的前提下,使用精美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挖描述对象的内核。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学描写为新闻性特质鲜明的报告文学增添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书中也不乏具有哲思的情感抒发,耐人寻味。“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是深圳地铁人的写照,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的写照。张小云教授坚守在自己的实验室阵地,面对设备、资金、材料的难题,不退缩不放弃,咬牙坚持。“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个又一个的成果,是她所得到的,是金钱所不能衡量媲美的。孟龙、齐翠珍、杨宇全等人也是如此,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事业,始终不忘初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价值,造福社会。风华正茂的郑宝用和李一男进入华为科技有限公司,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将每一件小事都视为磨炼自己的机会。在追求个性的同时,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们、为抗洪救灾付出的军人和军属们,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地做日常工作,甘当无名英雄。作者在采访手记中,用“盐”来形容她们。盐,虽然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是如果没有盐,一切美味佳肴都将不能成就。这些人,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她们在机械、枯燥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坚韧奋斗,只为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她们的存在,让深圳更富有魅力和活力,使得深圳的建设能顺利推进,实现加速发展。她们,完美诠释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
作者怀着对深圳的深厚感情娓娓道来,通过普通建设者的微观视角为读者讲述了深圳40多年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之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杨石忠的这句话给郑兆棠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胸有成竹地代表中国农民,代表布吉公社,到中英街与香港的曾老板见面,再三商讨办厂加工问题。这句话也反映了深圳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案例。从最初的把经济搞上去,到“香港需要什么,什么能赚外汇,就搞什么”,逐渐发展到将重点放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上。中央放权支持,深圳人民敢闯敢试。依靠来料加工起步后,开始引进外资投资设厂,很快又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优先发展电子工业……如今,深圳的对外贸易在全国外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归功于深圳不懈的探索与奋斗,自己杀出一条路来,闯入人们的视野。
“理想像颗星星从未在眼前隐去”。钟爱创造发明的孟龙,面对市场的挫折没有屈服。他始终没有放弃科研,凭借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从纯学者到学者兼商人的蜕变。正是对科研不懈的追求,支撑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造福社会百姓。他对理想的执着,也影响了研究所的全体同仁。在研究所里,你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你可以在其中施展身手,找到自我。每个人都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个研究所,就像是深圳的缩影。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真实、平淡的语言中,意蕴深邃,层层递进。在展示深圳多重样貌的同时,也展示出建设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进入新时代,人们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来,也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初心,勇敢无畏,直面困难。
《深圳我城》一书启发每一位热爱深圳、憧憬深圳的读者思考:这座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人们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即使面对困难仍永不言弃。无数创业团队的从小到大,无数科技工作者的从无到有,一项又一项专利发明的横空出世,让深圳从“中国制造”出发,迈着稳健的步伐奔向“中国智造”。因为开放、包容、尊重的城市风尚,每个人的个性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彰显,每个人的才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绽放,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深圳未来创新之路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深圳“我城”。我来了,我创造,我与她共成长!
作者简介:邵翠婷,女,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