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惠波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赏析(8)(一)
2022-01-21 08:26:19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1154次 评论:0

2022-01-17_094552.jpg


【第九章17首。全诗写到压轴位置的倒数第二章,其实已经有了真正为全篇结束、卒章显志的结构功能。

 

因为从功能和结构上来讲,第九章的作用跟第五章相同,都是在历经“假如我是……”“假如我不是……”“谁说我不是……”的层层铺垫后,到此水到渠成般、斩钉截铁般地做出“我就是……”的回答,是一种“正反合”的功能。

 

如果说在每个篇章的每个诗节里面,大抵采取一种“波动式”的结构,亦即在格律的处理上,结构相近的前面诗行通过一个停顿连接后续的诗行,紧跟着首行的抑音节有一个扬音节,用扬音节作为后面跟随诗行的收束,停顿处没有句法的缺口,前面诗行就在相同的起伏中越到了后面诗行;第二诗节如法重复。全诗各个篇章的诗节乃至全诗的总体结构、格律都是如此,抑和扬的起伏贯穿始终,加之相对比较重视押韵,韵脚整齐,同时音步、音尺或者说音顿也长短参差有鲜明的变化,这样的结构就使得全诗诗节如同呼吸,如同大海宽阔的波浪在柔和的运动起伏。也如同废名所说的,“这一章波动到那一章,真像波浪似的,章完而句子不完,很有趣,章法的崎岖反而显得感情生动……”(废名:《废名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尽管废名这话是评价冯至的《十四行集》的,但用在该诗也是合适的。

 

而从整体观的结构设计而言,该诗第五章和第九章的诗节结构,显然在全诗中,就与各自前面的三个章节大不相同。这两个篇章的结构放在各自的功能中,显然就是框架式、“骨骼式”的建筑结构。跟他们各自的三个铺垫章节相比,该章节就既没有上升或下降,也没有增强或减弱,而是呈现一种并列和并置的结构,因此也更多是一种空间结构。这样的结构更加重在构成一种秩序、一种对称,诗意或者说诗思是从(空间)秩序中生长出来,时间作为文字行进中发生或释放出来的动力就被秩序给接收下来。这样的结构,显然有一种古典主义的造型特征。

 

从功能上来讲,第五部分和第九部分的作用就是“合”,从思想意义、情感意义包括调性意义上,都是一种“合”,是“和合”,是“回复”(希腊哲学家普洛克洛的正反合概念),是回环,是合题,完成对前面章节的一种三段式的结构,具有一种总结性和提炼、提升性的作用。诗人以一种非线性的、平行对照的方式,完成对前面部分的截流与合流,形成为秩序,从而成就了全章和全诗的完整和盛大。这其实正是一种结构的力量、格律的力量。这种总结性功能的部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推演,一种水到渠成的自洽,是一种理念提炼,是中心思想或者说灵魂所在,也就是文眼所在。这样的结构起到了对所生发传递的精神内容的度的把握,因此,显出一种理性的力量。

Tags:以“艺”抗疫 诗评 诗歌赏析 黄惠波 长诗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6/6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 下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