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教授为第四届深圳青年文艺评论骨干(艺术学专题)研修班带来了题为“艺术评论的危机与机遇”的专题讲座。
讲座一开始,彭教授通过引用美国艺术史学者James Elkins在2003年出版的“What Happened to Art Criticism?”一书来说明当前的艺术批评正处于世界性危机之中,艺术批评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当代思想论争中又是不可见的。由此,彭教授认为首当其冲的是应该是厘清艺术批评的概念界定:1.在Donald Kuspit看来,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更确切地说,艺术批评经常与理论相联系,艺术批评是解释性的,涉及从理论角度对一件具体作品的理解,以及根据艺术史来确定它的意义;2.在Edmund Burke Feldman看来,艺术批评是(有理论支撑的)实践行为,其中有熟练与不熟练的区别;3.在Lionello Venturi看来,艺术批评是在做判断的原则与对作品和艺术家的直觉之间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彭教授指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运动)的话语,是建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基础上的关于艺术(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运动)的话语实践,以增进对艺术的理解为目的。艺术批评的要素分为描述、解释和评价,其中描述是客观的、解释是主观的、评价是困难的。比如,利科所说的“质疑阐释学”(hermeneutics of suspicion),意味着揭露隐藏的真相,将他人不能发现的那种不引人注目和违反直觉的意义发掘出来。又比如,评价可分为reception value和success value,前者指的是基于个体审美感受的评价,以个体审美享受为目的,可以无需共识;后者则指的是基于艺术家的意图是否实现做出的评价可以有共识,但艺术的成就价值与审美价值乃至更广的社会价值之间的联系有待考察。总的来说,艺术批评的危机源于实践与理论的挤压:一方面,艺术实践对艺术批评的挤压,来自前者对后者的僭越,就像后现代艺术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艺术家担负了批评家的角色;另一方面,艺术研究对艺术批评的挤压,来自前者对后者的蚕食,因为进入20世纪后期,艺术史破除了不研究在世艺术家的“潜规则”,而艺术哲学也借助具体作家作品来解构艺术原理。同时,艺术批评的危机也源于非批评家(观众)的挑战,这是因为当代艺术强调参与性、艺术领域的“剧场化转向”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观众的批评文本都有可能胜过熟练工般的批评家的文本。艺术批评的危机,也与商业的影响和纸媒的衰落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批评的领地和权威遭到挑战。艺术批评危机的表征体现为深度阐释、临界状态。那么,如何破解艺术批评面临的现实困境呢?彭教授提出,应回归常态的客观批评,以及回归对话批评。
附:彭锋教授简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2016年度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剧本创作等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