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黄惠波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赏析(2)(三)
2022-01-21 07:09:45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665次 评论:0
 

2022-01-11_101044.jpg
 
从第24节的一唱三叹,到第25节,是一段自问自答,实际上是讲述了自己的性格的另外一面——并不总是刚强、激昂、不可战胜的战斗的姿态,“我”也有“我”的软弱,“我”的无力,比如:“我”也会“疲惫”——作为风,总会“静止”;作为雨,总会“凝固”;作为雷,总会“偃旗息鼓”;作为电,总会“销声匿迹”。写到这里,接下来就出现了全篇的隐含主题、副部主题或者说叫作副线的两个关键词、两个爆发的原点——雷神山与火神山——这一雷一电,“雷公”“电母”,此时巍然耸立于黑云压顶人间炼狱般的武汉,它们恰是“我”,是“我”的形象,是“我”的前生、“我”的前生某一个片段的刹那间的凝固塑形、凝固塑形的刹那间。在那个瞬间,人们将“我”的形象塑造于此,作为庇佑,激发信心,汲取力量;如果这是“我的前生”,那么,你可知道方舱医院中此时诞生、正怀抱在母亲怀里安静的“婴儿”,他是谁的今世?
 
“我”也有“我”的前世今生啊,正如人类。“我”也有“我”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啊,正如你们。
 
那么,回到“我”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我”都知道——“我是亿万年前的风啊”,“我是亿万年前的雨啊”,“我还是亿万年后的雷哟”,“我还是亿万年后的电哟”。众缘和合,缘起缘灭,生死流转,原始反终。亿万年前“我”是谁,亿万年后谁是“我”?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亿万年观沧海桑田无生无灭/自从邂逅人间从此有了人性”,是的,沧海桑田无生无灭,沧海桑田和不生不灭。不是沧海桑田不生不灭,而是见了沧海桑田之变,也见了不生不灭不变的东西——那是本质,是本性,是始源。从而,历亿万年观沧海桑田之变,“我”明白了生命的生灭,生死的轮回;但一次次经历生灭的“我”,也领悟了生命的本质,那种“无生无灭”的东西——真如性、真实性、不生灭性、常住性,它们是永恒,是无限,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形,没有相,更不存在时间、空间。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速朽与不朽、速生速死与不生不死之间,“我”也知道,只有有情、人类,只有人性,才是世间、天地自然之中最可宝贵的构成——何以故?人性何以宝贵?何以值得“我”的羡慕和模仿?何以因作为风雨雷电以拥有了人性为自豪?是因众生本善,人性本善,恻隐(慈悲)之心,人皆有之;羞恶(惭愧)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取舍)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人性,是普遍的人性之根。每个有情众生最究竟本性、光明本性,远离了善、恶、有、无、是、非等一切盲信执着,“一切众生皆具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人身难得,如盲龟值木,如光壁撒豆,如针尖堆豆,如垂线引针,人身如此,何况人性?至此,第三章完成了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追问与回答,完成了对人性的致敬与礼赞。

作者简介

于爱成,博士、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任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深圳:以小说之名》《新文学与旧传统》《四重变奏》《狂欢季节》《细读:文本内外》等专著,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历获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Tags:以“艺”抗疫 诗评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 下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