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书
见证黄修己先生现代文学研究之研究
——责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始末
陈娟
《研究史》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的简称,《研究通史》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的简称,限于篇幅就作此简称。两书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研究史》是由我独立组稿和担任责编的,《研究通史》也是由我独立组稿,责编之一。《研究史》获得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研究通史》获“第七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学一等奖),因为没有设最高奖,它也就是最高奖。《研究史》被评价为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开拓性和集大成意义;《研究通史》被誉为粤派理论的高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这两本书给广东人民出版社带来了荣誉,另一个方面,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能够不惜成本出人力出资金推出优质的出版物,也显示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出版领域的雄心壮志,两书的出版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研究史》《研究通史》的主编黄修己先生,193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后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在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成员,教育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学术委员,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系列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等,并主编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另有关于赵树理研究的系列著作:《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赵树理研究之研究》等,还编选了《赵树理研究资料》。在赵树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研究等学术畛域,做出了开拓性和系统性的贡献。他从赵树理研究起步,逐渐扩展到文学史和学科史研究,形成了“由专到博”的学术特质。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这项奖项是授予在中国现域作出卓贡献的的学者,表明他在学术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1935年出生,福建福州人。1960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名誉理事、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赵树理评传》等,主编《赵树理研究资料》《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五卷本)等。多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王瑶学术奖等。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5月11日下午,黄先生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90岁。


今年5月11日下午,黄修己先生溘然长逝,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悼念。唁函从全国各地纷纷发来,其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还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广东作协等单位和个人;中山大学网、南方传媒、中国作家网、金羊网等网站发布了悼念;《论文衡史》《随笔》等公众号也以刊发先生文章和访谈形式以示缅怀。《研究史》《研究通史》的撰写者、先生的四个弟子:刘卫国教授、吴敏教授、姚玳玫教授、陈希教授也在微信朋友圈表达哀思,先生的授课学生于爱成(现任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等学生也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追思。
我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宫立、王贵豪做的纪念小辑并附上如下追念文字:“我20岁出头的时候,在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那时就和黄修己先生有信函交流……1995年我调入广州,作为我来到广州的推手: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炎生教授,就常邀我参加先生们的聚会,在座的就有黄修己先生,还有吴定宇先生,我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编辑,当然诚惶诚恐,也得到了宝贵的面授机会。三位先生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万分感谢!……后来我又参与编辑先生的研究史和通史工作,有了更多面授和信函交流,得到了精神的滋养,我感到十分的幸运!……有学生说,先生的影响力仅限于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我感觉是谦词和学术语言……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出版于1984年,出版后家喻户晓,几乎人手一册。之前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演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一所面向全国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它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给了异地和工作繁忙及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毕业后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专科和本科学历证书,国家认可学历,可凭此学历证书报考公务员和其他技术岗位……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被著名学者陈平原称为不亚于后来的百家讲坛的雄辩……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就是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讲稿修改而成,作为第一本(新时期)个人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他用“人的文学”来评述张爱玲、徐志摩、胡适、无人氏等现代作家,得风气之先,对后来文化界出版界和普通民众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出版、欣赏热潮起到了最初和最深远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说,先生的影响又不仅仅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社会各界公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学术史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数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发展和成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生的道德文章,学术风范成为学界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