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圳评论】专题 | 温新阶散文创作管窥 / 凌春杰(二)
2024-12-13 16:41:57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凌春杰 【 】 浏览:42次 评论:0
 

 

温新阶的散文并不以人生哲理探究见长,也无意烹制人生鸡汤,他更在意的,是真诚地表达发现和抒发情感。他散文的真诚,首先是真诚面向火热的生活,真挚对待身边的群众百姓。山乡里修了一座桥梁,通了一条毛石公路,老百姓种植了成片木瓜,山里娃出去闯荡后又回到了村里,这些山乡里细小些微的日常变化,他都以平视眼光诚以待之,真诚感受百姓群众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这不仅使他的散文充满人间烟火,也呈现出清澈澄明的纯净感。为此,他的眼睛始终关注家乡发展,关注巴楚文化的时代嬗变,关注他熟悉的那些普通人物和不起眼的事情,即便是大事件大人物,也总是善于从很小处切入,和读者分享独特的体察与发现。可以说,他营造的这种情感的纯净,很大程度昭示了他的审美倾向。在散文集《他乡故乡》自序中,温新阶发出“我希望不再仅仅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的呼喊,这一呼喊其实也蕴含着“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的深情。爱成为人类最可贵的品质,温新阶的爱,自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从爱父母开始,父母成为他感受爱、接受爱、表达爱、回馈爱的第一对象,这种爱在孩子身上得到第一次放大,在爱亲友中得到第二次放大。不同于常人的是,他的爱继续在乡邻村人和陌路者中得到无限放大,爱从具体对象转到抽象的对象,爱故土故乡和巴土文化正是在爱具象到极致之后抽象化的提升,从而实现真爱与大爱的循环,即开始因爱父母而爱家乡,后来也因爱家乡更爱父母乡邻,这种循环正是作者无限眷念的真实表现。《故乡木瓜花》讲述对故乡春天的爱,喜悦的表情洋溢在村民的脸上,也洋溢在他的心里。《古树下的村庄》讲述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人们忽然发现一座废弃了几百年的石板屋的史学和美学价值,未来将链接起无数新的可能。在他近期的散文中,这种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山乡巨变的浓烈之爱尤为真实而无形,未言一个爱字却让人跟着去爱他笔下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展现了作者美好而纯净的情感特征。

 

 

温新阶在散文探索方面的一贯坚持,是保持对散文持有限虚构的冲动。在探索时期,他试图在经典散文模式中进行突围,将有限虚构引入散文叙事,丰富自己对散文真实的理解。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强调散文的所谓客观真实,一些作家在散文领域对虚构的探索,曾在文坛引起不少非议。作为散文运用虚构元素较早的探索者,在非虚构概念出现之前,温新阶已形成散文有关 “真我” “真事”和“角色真”的理解。在早期散文集《红磨坊》中,无我的第三人称、我等于阿磊、隐含叙事主体这类文章较为常见,《下雨的日子》以对话方式演绎情绪,等等,相当一批散文以虚拟主体、虚构事件、虚设角色等方式承载了他的探索。在散文集《昨日的风铃》中,《学校食堂》虚构视角,《领到新书的日子》虚构故事,《两幅地图》虚构时间等,有些虚构增添了文本趣味,也有少许虚构接近抒情小说。在坚持散文的适度虚构实践中,他已逐步形成某种自洽。近期创作中非常明显的转变,则是通过对真实的解构重组来设计虚构效果,由此前的虚拟主体、虚构事件、虚设角色、虚构时间等向近来叙事中的虚构细节演进,以虚构抵达真实镜像的另一面,这使他的散文观更趋圆润。这一时期他的散文,更加清晰传达了他对细节与真实关系的内在理解,细节多以白描、对话等形态存在,虚构细节的真实性鲜活地融入散文抒写,丰富了表达的艺术性。由此可以真切感受并理解,散文细节带来的真实性同样具有不同的美妙感。温新阶在构建真实中,多以体味、摹写、刻画等方式表达发现,从未试图通过“一滴水”来确认“大海”的存在,总是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细节的独特生命体悟,与微观世界建立某种心理情感关联,自主建立充满暗示、联想、触发、共情的城堡。因此,他对散文的虚构是基于真实的有限虚构,不同于小说基于虚构的典型真实,他试图贯通对虚构与非虚构的本质把握,这使他的散文更接近存在与心理的交融真实,由创造的情景艺术世界迈向更加宽阔的生活艺术空间。

 

 

温新阶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写景物,整体上都有着传统散文形散神聚的精致。探索期和成熟期的散文,写人叙事,移步换景,钩沉历史,看似行笔散漫,却有一股内在情感涌动,如同埋藏在大地深处的纤长根须,牵扯起眼中所见和心中所系。这种对形散神聚的灵活巧妙把握,在他新近的散文中进一步纯熟。在散文集《夷水之湄》中,他将目光投注到一个县域的各个乡镇,对历史、自然、人物和当下忽做悠长细述,绕走得极远;忽又话题一转切换到另一维度,仿佛时间就在手中任由扭曲拿捏;忽又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忍不住内心的唏嘘、感怀和暗自欣喜。这种在时间上自由切换、在空间上大开大合、在叙事上跳转跌宕的手法,具有鲜明的“形散”特质。然而,从他笔下的历史与现实的嬗变中,能够真切体味某种宁静廓远的容纳之气、奔流涌动的生命气息、柔韧不绝的真爱之情,它们犹如大地之神,无论多么惊险都会回到他的视界、他的笔端、他的原点。在《古镇资丘的悠悠岁月》中,他从历史、自然、人文等角度,钩沉古镇的历史沿革,领略天然独特的自然风光,打捞红色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逐一扫描资丘的各路“奇人”。长篇组章《鄂西二十四节气》在24篇以中国传统节气命名的篇章中,讲述山乡数十个人物的故事,它们结构相对独立而内在又紧密相连,保持着气韵上的一致与生动。温新阶还坚持在叙述视角上力求有所拓展,他笔下的作者与叙述者也是一体的,但他通过所闻和所感,放大了叙述者的视角,让这种视角进入合理的全知状态。在《何三叔的生意》这篇散文中,叙述者始终是隐藏的,作为作者的“我”和作为叙述者的“我”同时得到淡化。何三叔制作棺材的故事仿佛流传已久路人皆知,有着与生俱来的暗示,而不需要去考证故事的真假,因为他设置的那个全知视角,不仅隐含了作者和叙述者,也包括了村庄里所有人的视角。这正是温新阶所要建构的叙事空间,而他散文的责任担当,也在这一空间中得到真实呈现。

在全媒体兴盛的今天,我一直在思考文学的力量何以形成、何以抵达,特别是缺乏波澜壮阔故事起伏的散文如何抵达有效阅读。温新阶的散文带给我以启示,文学的力量来自语言、情感、具象和共情,它必须实现对人的精神召唤,必须持续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这或许也正是温新阶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审计局

 

Tags:深圳评论 温新阶 散文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于爱成 | 谢湘南:从打工诗到城市.. 下一篇从沸腾的生活生长而出——谈黄军..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