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4深圳市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工程系列活动|以深圳为方法——黄军、蓝予、黄东和(老亨)作品研讨会(十)
2024-12-03 19:48:29 来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 【 】 浏览:223次 评论:0

刘洪霞1.jpg

刘洪霞:大家好,我谈一下对黄军老师两部作品《九重葛》和《奔流不息》的想法。
《九重葛》是一部深刻描绘金融行业职场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宇文馨的视角,展现了一位女性在金融危机、行业竞争和内部权力斗争中的坚韧与智慧。
《九重葛》以其真实的金融背景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职业女性在男性主导的金融行业中如何突破重围,实现自我价值。小说不仅提供了对金融行业的深刻洞察,也对职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绘。
小说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宇文馨与百钢集团的合作,展现了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和银行从业者的挑战。情节紧张而富有层次感,尤其是宇文馨四次飞往北京的情节,不仅体现了她的职业执着,也为故事增添了戏剧张力。作者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行业大局相结合,使得情节既具有专业性,又不失普遍性。
职业女性的奋斗与坚守:宇文馨的成长历程是对职业女性在高压行业中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她不仅要应对行业竞争,还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我,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韧性。
银企关系的复杂性:小说深入探讨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揭示了业务谈判中的利益博弈和情感纽带,体现了商业合作中的人性和情感因素。
金融改革与现实困境:书中对金融危机和政策变动的描写,反映了行业从业者在政策和市场变化中的求生之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宇文馨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形象既有南方女性的温柔细腻,也有银行人的专业精神和果断作风。她从接手问题重重的明华支行到成为总行级先进支行行长的成长曲线,令人信服。配角如姚俊才、盛行长等,也为宇文馨的奋斗历程增添了人情味。
作品语言细腻而生动,特别是在描绘宇文馨在严寒中奔波的场景时,既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又深刻传达了她的坚韧不拔。小说中的语言专业而不失生动,使得情节更加真实可信。
《九重葛》不仅是一部职场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奋斗与成长的故事。它通过宇文馨的视角,展示了银行从业者在复杂的行业环境中的生存之道。书中充满了对职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关注金融行业和女性成长主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奔流不息》:母爱的颂歌与时代的记忆
黄军的《奔流不息》是一部深情的长篇叙事散文,它不仅仅是对一位母亲生平的记录,更是对母爱深沉与博大的颂歌,以及对一个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映。在这部作品中,黄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母亲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形象,以及她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作品前半部分,黄军细腻地描绘了母亲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与父亲共同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故事。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节俭,更体现了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子女的深沉爱意。黄军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如母亲如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精打细算,如何用有限的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坚强、智慧、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
作品后半部分则转向了母亲在重症监护室的四十多天,以及孩子们面对母亲离去的悲情。这一部分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深刻思考。黄军没有回避死亡的残酷,而是通过母亲与疾病的顽强抗争,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这种对生死的直面,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黄军在《奔流不息》中,母亲的生活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那个时代普通人命运的缩影。黄军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在社会大潮中的命运起伏,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不屈。这种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把握,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此外,黄军在作品中对母亲的描写,也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母亲的形象,勤劳、节俭、善良、淳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军通过母亲的形象,向读者传达了这些美德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母亲在为人处世方面给子女树立的榜样,也是对这些美德的最好诠释。
总的来说,《奔流不息》是一部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黄军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母亲的形象,她既是家庭的支柱,也是时代的见证者。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也能够体会到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奔流不息》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主持人 秦锦屏:接下来请何鸣老师发言。

何鸣 1.jpg

古典宛如故乡
何鸣

蓝予曾经是我的同事,十四年前她刚到我们编辑部的时候,已经出版了几本文集。紧接着两三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又出版了散文集《柳黃霜白时的背影》,这本书蓝予约我写了序;期间,蓝予开始画中国画,并一发不可收,连着开画展,出画集,参加美术活动。我们曾几次结伴去过欧洲、日本,以及国内其他城市旅游,每到一处,一定会去当地的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参观,每每谈到一幅画,一首诗,蓝予都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我钦佩蓝予的用功,可以说,她的勤奋成就了她现在的自己。
先说说蓝予的诗。
翻开蓝予的这本诗画作品集,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她写的有关故乡的那些诗篇,比如《故乡》《乡愁》《芙蓉江》等,都是对故乡那片土地深情和温暖的眷顾。在疫情的前几年我曾随同蓝予回过一次她的故乡湖南永州,她带我去见她的小学班主任老师,和她的同学聚会,见到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住过的飞机楼,这个飞机楼在她的长篇小说《苏醒》和她的许多散文作品中曾多次出现过,已成为蓝予青少年时代的一个记忆烙印,带有某种不可忽略的象征意义。我记得那一次在一片荒芜的造纸厂宿舍楼前,面对人去楼空的飞机楼,蓝予泪流满面地哭了,而她从内心涌出的情感可能不止于怀旧,还有对时事的迭宕、青春的流逝怀抱着深深的眷顾。除此之外,蓝予的抒情诗还特别关注亲情、友情、爱情,她写父亲母亲,也写自己,《中年》《守候》《念想》《痴》等,我们在这些诗篇中,总能通过蓝予借助的隐喻和意象,找到她的留念,她的追忆,她的遗憾,她的痛苦和快乐。
在蓝予的诗中,蓝予比较专注于对意象的使用和对意境的营造,,她善于把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那些意境悄悄地进行转化,用今天现代汉语的表达完成一个新的境界,无论这个表达是否更接近诗的本意,但蓝予在这个表达上转化得还是比较自如。蓝予的诗不讲国家大事,不讲社会现实,她只讲自己的故事,只停留在一个意境里,跟大世界、大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蓝予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人,她让自己在这个发生巨变的世界里,给自己开辟出一个空间,这是她自己愿意与之独处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给她慰藉,给她疗愈,给她逃避,给她梦想,她在这个世界里做自己的梦,讲自己的心事,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再来说说蓝予的画。
蓝予画中国画,她说她从小就喜欢线描仕女图,有点绘画基础。这些年,蓝予拜名师,苦练字,勤作画,产量惊人,她曾经为了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连续一百天每天坚持画一幅仕女图作为练习;蓝予画人物,画山水,甚至画动物,包括临摩前人画作,都十分讲究线条、笔触和布局,比如《静读》《游春图》《惜春作画》等,轻盈飘逸,我们在流畅的线条背后看到的是一个个故事;蓝予画了许多单一人物形象画和人物群像画,像《杜牧》《板桥诗意》《屈子行吟》《消夏图》《老友重逢》等,灵动婉转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人那种孤高、清冷的精神境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精神内核。
蓝予的山水画,也是一脉相承了明清相对高冷的文化特点,仿佛与世隔绝,其实又接近广阔天地。她的《观瀑图》《独约图》《草堂幽篁图》《秋涧》《江中泛舟》等作品,多为尺幅较大的画,多次参加海内外画展,在国际上获奖,被艺术展馆收藏,比如她最近的六尺国画作品《大鹏湾远眺》荣获深圳市第二十一届“市民文化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铜奖,这个在471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蓝予的画,仿佛在与山水对话,在与古人对话,画面蕴含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常常惊叹于蓝予不知疲倦的创作激情,因为画大幅作品实在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而且还不能出错,一笔画错就得重新再来,实在是考验一个人忍耐力的难事。
套用一个专业术语来描述蓝予画作的韵味,我个人以为,蓝予的画作比较类型化,看她的画,我总是想到某种人格类型或山水范式,在这里也能看到她所承续的传统的影响。人们常常把类型化与个性化对立起来谈论,甚至发起了类型与个性之争。我觉得并不用那么激烈,毕竟世界是多元的,表达也是多向的,希望蓝予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在类型化与个性化之间有更多的转化和变革,能更多地加入自己独有的个性色彩,让作品焕发出有较高辨识度的个性化光芒。
最后,我想用日本著名茶道大师千利休的“一期一会”的理念来结束这次讨论。“一期一会”的词意就是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和交流,以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主持人 秦锦屏:接下来请孙勇老师发言。 
Tags:深圳文学 深圳文艺作品 深圳小说 深圳研讨会 深圳文化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10/13/1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深圳评论】访谈 | 永不疲倦地追..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