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于爱成 | 何为“好散文”,兼及两年深圳散文观感——2024年深圳市优秀群众文学(散文)评选作品评点(二)
2024-11-28 10:57:28 来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63次 评论:0
 

三、各擅胜场的优秀作品

 

(一)就作品集而言:

陈素云《守望花开》  作家稳扎稳打,是写作中的稳健派,任何一个题材都能扎稳营盘般地往前推进,没有太多的圈套,从而显得格外平实。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作者的历史记忆和风俗书写,也都喜欢加入现实的维度为对照,就开阔了文章的视野。

李凤琳《邂逅一树繁花》  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当下性、记录性,突出的优点是我手写我心,文字浅白流畅。在她的笔下,能看到日新月异的生活和她的对生活的拥抱的愉悦。作者的另外一部集子《烟火》,写历史记忆,写现实生活,谈旧事的文字能抓住最打动人的细节,辅以细腻的刻画,将家乡和亲人的形象予以重现和存留;写现实的篇什,也凸显了作者笔墨当随时代的取材的鲜活性。

尹高洁《史记这么读才有趣:夏商逐鹿》  作家细读原典的基础上,以一种轻松活泼戏谑自由的文字,来重写重叙历史,尤其是史记中写到的人物,别开生命,好读好玩。

石泰康《岁月留痕》  作为原居民涌现出来的深圳作家,石泰康的写作以对本地非遗、历史地理、文化古迹、民俗风情的书写为主,通过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写得清晰明白,大长读者见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民间书写。有不可替代性。

王工一《往事了无痕》  写作在作者笔下,是爱好,也是生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无不可写入作品。显示出来作者的成熟和从容,文字成为他的随身的记忆和记录表达习惯。作品题材多样,文从字顺,铺张扬厉,滔滔不绝,描写叙述清晰流畅。

 

(二)就单篇作品而言:

江飞泉《十元店往事》  十元店里的世态和人生百态,为同住十元店的一群旅人、过客塑像,记下来彼时彼地的众生和自己。难得的深圳记忆,也是一段成长的故事。

段福平《商店轶事》  小说化手法写散文,是作者的绝技。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氛围营造节奏紧张度的掌控,作者都能很好地处理。

温秋圆《琥珀里的悠悠岁月》  结构精巧,巧妙将琥珀与深圳松岗之地进行勾连,也介绍了关于琥珀的深圳知识,有新鲜感。她的《光阴的故事静静流淌》,对古村落、旧祠堂、原居民的追溯性、历史性书写,在今天对历史的叩问中,写出来一种沧桑感、历史感。作者以其诗意的文字和情感,以朗朗上口的朗诵性,将这篇作品赋予了极强的美感。

邹贤中《物华在野》  农事诗。写事怀人,将家人主要是父亲种植培育收货花生的全过程,以一种很有诗意也包含忆旧之情的方式呈现出来。写作方式有一定新意。

陈素云《被房号串起的日子》  在深圳,关于房子的事,勾连起自己的半生,半生在深圳的打拼、成家立业,像是一部个人的小传,旁及打工生活甘苦,夫妇生活及其两边家庭、同事邻居、社会面貌等等。文字干净准确,文从字顺,有耐心,不拖泥带水,也有章法,虽是平铺直述的写法,却也质朴本色,读来令人感动。

邬霞《深圳搬家手记》  朴实本色的写作。原生态的生活,有这样原生态的文字予以呈现,也是相得益彰。

万迎元《梧桐山记》  深圳山水志、风物志,很有地方性的写作,也是对陌生之地的介绍之作,让读者熟悉了身边的山、草木,以及历史。文字准确,节奏平稳,收放自如,表现力强。

陈兰《大姐兰梅》  虽说平铺直述,但却能通过大量的细节,将大姐平凡而不凡的品德、形象给塑造了出来,感人至深,过目不忘。作者有极强的人物刻画的笔力。

李文芬《自然生长》  写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放手和耐心,赞扬的是一种宽松自由的育儿观。作者作为老师,最是熟悉生活,也擅长抓住一个个典型,尤其对孩子们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各种特性的描写,自是妥帖精确。

金艳丽《小姑》  写的是一个乡下女人卑微的一生。作品的亮点是几个情节的选取,描画出来具有浓郁地域民俗文化的时代氛围和生存环境,人在环境中,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也是如同草芥、土末一般的存在。从而人的这一生,实在是一言难尽。她的《月光饼》,记叙童年时代种油菜苗的一次经历。写得生动逼真,显示了描写和叙述的能力。

闫玲月《坚硬的生活》  日常生活叙事。写深圳小人物的故事,家长里短的故事,也是“附近”的故事。作品文笔也老道从容。作者的另外一篇作品《问君可曾念奴娇》,是系列女性任务小传或者说相当于人物群像的速写。写作能力不俗。

汪破窑《一只鸟告诉另一只鸟:亲爱的,有人来了》  细腻,细致,而深情。写身边的见闻感知,很有耐心。他的《岂只是乡愁》,文字优美,写来头头是道,主题鲜明,富有感情和诗意。

李玉《听那个母亲说话》  很感人的写作,也是很有现实性的写作。母亲们为了儿女付出了什么,他们在怎样活着。作者以动人的文笔,悲伤的情感,为自己和自己身边的迈入老年的母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塑形。

甘应鑫《诗意的鱼庄》  诗评文章,知人论世,文字活泼。

汪立说《书中时光》  细腻而唯美,温婉而多情。写出来一种少女诗意情怀。如缓缓流过的溪流,清浅但又闪亮。

郑丽黎《一封家书》  家信体的散文,因为是家信,格外情真意切,倍感动人,也更为私密化和家常化。这样的写作形式因时代变化媒介变化使用的作者已经少多了,但仍有其别具的文体价值。

唐雪蓉《木棉花开》  写出了木棉的“英雄”气,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李东岳《有的人》  文字活泼,角度刁钻,是一种有才华的文学叙事,对人物的刻画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陈晓锋《吉溪:昔日山乡换新颜》  深圳原居民的80后一代笔下的家乡变迁,清新质朴可喜。

刘杏红《春雨中的姐妹情》  感人的小文章。为了不影响姐姐作为文艺骨干的演出,下雨天的时候妹妹故意不跟姐姐共用一把伞,而选择淋雨。这样一种姊妹情深,是建立在穷人家甚至多买把伞都是奢侈的前提之下的。而文章的最后,写到年级老去的姐姐从事农事时,宁愿淋雨也不打伞,作者没有写明原因,留给了读者一个悬念。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有感人的力量。

张宗明《转身》  深圳创业故事,亲历性的几节故事,写得热闹而好读。

易美华《生日鸡蛋》  写得集中,而且结构完整,收尾有呼应。是篇典范意义上的好散文。

谢文华《木屐声声忆乡愁》  题材新鲜,言之有物。让人了解了关于粤北客家鲜为人知的木屐的故事,有恍然大悟之感。而且全篇写下来,如抒情诗,也如动听的小夜曲,在木屐声声中,一个村庄和乡亲的历史和日常就这样呈现出来。

张霞《那片绿色的沙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写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在乡下小镇的艰苦生活和在艰苦中的主动担当,以一个10岁孩子的身躯担起来一家的种菜重担。写得生动、真切,因为有真情实感、切身经历,所以打动人。

陈衬欢《救赎》  因父的欺骗而在女儿心头埋下的阴影,如何才能选择原谅、宽宥和放下?作品写出来这样一个领悟和放下的过程,也因此完成了亡父的救度。

沈璐容《姑妈》  文章虽短,但真正言之有物。

洪猛《牛的眼泪》  真情实感,切身经验,写来就细节饱满,情节生动。

 

四、出人意表的新人新作

 

本次评奖的新人新作相当强,我不掩饰对全部参赛作品的喜爱,所以也愿意不是按照评选名次,而是按照阅读的先后,对打动自己的作品逐一进行点评。

欧语涵《空鸟笼》  写因养一只飞来的画眉而在家中发生的故事,也写出来自己的爸妈互相体恤的情感。比较突出的还有作者的观察力和对于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细微的人物之间的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在作者笔下得以体现。作者的《桂花乡》,写得圆融自洽、读来舒服愉悦的一篇出色散文,全篇写得松弛而自由,但并无废话;全篇情感快乐而戏谑,显示出来一种乐在其中的少年如诗般的情怀。而外婆、外婆的家、家乡的人的形象也都跃然纸上。

李思琪《刻在记忆里的时光》  作者是位成熟的作家,能够胜任不同文体的写作。这篇文章自然全是根据听闻来的资料而写成的文章,外公的旧事,外公的故事之类,写得还是流畅好读,线索分明而简约。但因为缺乏亲历和体验,二手生活的创作就显得细节上总感有所不足。

金浅若《小萱》  惊叹于小作者有如此好的文笔,构思。三个小故事、小情节,构成全篇自己跟乡下留守儿童的侄女的友情叙事。从有点居高临下,到得到真情相待和无保留的对待,两个小伙伴成为了一对好朋友。最后的结局写得感伤而无奈。文章隐隐呼应了少年鲁迅和闰土般的主题。

吴思彤《孔雀笼》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文章通过与养在笼中而不觉的孔雀的遭遇,完成对情绪即囚牢的生动示现和反思。写得开阔却也细微;落地而又蹈空。以一种象征性隐喻性结体,而形成整体性的哲理反思。

吴梓铭《爱在风里流传》  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文字的魅力,爽利而直截,智性而锐利,又不乏婉转多情,写出来一个敏感的人、有理解心同情心的人、懂事的人。所以这篇文章所记之事虽然简单,并不足以引起关注,但却是作者的观察思考体验所形成的一种场域,让这篇文章充满了才情和智性、敏感而多情的少女情感,就是这样了。

张可欣《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有真情实感,写出来真实的内心冲突,写出来少年的成长和对于诚信美德的坚守,很是难得。是作文,亦见做人。文章小黑人小白人的对话,让人记忆深刻。

冯嘉欢《校园里的那片簕杜鹃》  写得活泼可爱清新可喜。孩子眼中的常开不败始终灿烂的花朵,是如此的迷人。

高艺宁《会发光的猫》  一只小猫,在作者笔下写得如此生动传神可爱迷人而且各种的心思各种的动作各种的眼神各种的花样。如此来写一只小猫,也只有小作者能够胜任。

陈雨梣《竹编与时》  最妙是是一根竹子在外公手中怎样编入竹编,作者将全过程写得如此细腻如此生动,如此精确如此迷人——而这精确迷人是建立在作者的诗性语言之上的,这语音是跳跃的,是灵动的。

程依依《小确幸》  想象力、感受力、虚构力,以及作者的诗思,是这篇作品的出色之处,作者将这篇文章写成了散文诗。

刘子羽《太阳升起》  孩子眼中的外婆的眼泪,她的不舍亲人的别离,眼泪化作阳光的点点。这样的比兴让人动情,也惊讶。最后的一句更是有更高的高度,高到需要再三品味才能深味其中的内涵。

当然,王家瑞《秋游禾塘湿地公园》《黄昏》,李佳悦《一株狗尾草》、钱佳余《心正所愿》,这三位作者的作品,我给打了最高的分,却没有写评语,因为他们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成人作家的水准,写得几无瑕疵,没有明显瑕疵的作品,我愿意放诸青年作家的阵容中予以检阅和比对。真诚祝福他(她)们!(唯一的一次感叹号的方式)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文联研究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深圳市作协监事

 

 

Tags:散文 散文评论 深圳评论 于爱成 深圳文学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盛非 | 郭建勋笔落之“重”与“轻..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徐霞声乐艺术..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