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于爱成 | 类型的,历史的,象征的——拖雷《破雾者》对谍战题材的破壁书写(三)
2024-08-05 19:11:57 来源:文艺报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178次 评论:0

 

微信图片_20240805170959.jpg

拖雷

 

外面是风、雪、冰冷与黑夜,室内(暗室)则是一场场杀戮。外在与内在的环境与氛围,构成了全书的整体象征。正如“我”跟惠子说的,“我感觉这个归绥城是个黑暗的地狱,各种各样的鬼就生活在我身边,和我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呼吸,一样做着各种表演,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假面具,挂着假表情,可我心里知道他们全是鬼,有恶鬼、有奸鬼、有无头鬼、有冤死鬼……反正全是鬼,我每天就是和这些鬼相处在一起,怎么说呢?我感觉自己也是鬼。”“如果我真是鬼的话,那样我也安心了,可我还不全是,一半是人,一半是鬼……”

 

在这个鬼蜮世界里发生的这一切,今天看来都已如同梦幻。故事中的主人公,也许有原型,也许不必有原型;也许可以发生在真实的归绥城之地,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从结构主义和原型批评的角度看,这个归绥城,可以整体性地作为一个符号而存在。是的,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和特例的,是一个恶托邦或异托邦式的存在——貌似秩序井然,实则杀机四伏。在这一城一地,上演着一个个人的生和死,上演着侵略与反侵略的家国故事,上演着爱恨情仇、人心险恶(整个推理史所讲述的何尝不是同样一件事?即反复上演的人性和不断被谋杀的感情)。而无论怎样山呼海啸、地动山摇、人心险恶,无论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但终归有人性之光的护持和照耀。

 

至此,笔者也终于敢说,这部作品值得读三遍,也需要读三遍:第一遍,作为推理小说(本格派)来读,只需感受作品的逻辑;第二遍,作为历史小说来读,小说背后的历史事件和线索,我们曾经如此陌生;第三遍,作为象征小说来读,小说在谍战的外壳和哥特小说的氛围的保护之下,未尝不可看作一部作家用心经营的、关于人心人性和人类之困的象征主义小说。

 

 

作者简介:

于爱成,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Tags:破雾者 书评 深圳作家 深圳评协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20世纪中国.. 下一篇于爱成 | 朱朝敏短篇小说评论二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