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于爱成 | 诗的存在唯有在阅读中展开——施浩诗歌近作(一组)细读(四)
2024-06-15 17:34:36 来源:诗林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111次 评论:0
 

再看《飞鸟》。观察一只鸟,一只不幸从“高空跌落下来”,其实也是“幸运的鸟”(躲过雷击一劫)的成长。像是一篇速写,自然也是为这只鸟的瞬间塑形。但这样说,还是简单了,诗人可不是简单写只鸟,他通过写这只鸟的连续动作,实在是写他的一种体悟。

 

诗歌首句,“我看见这只飞鸟”,上来是写“我”“看见”,出现主体的“我”,“我”来观察这只鸟。它跌落下来,它“慢慢贴着地面飞行”。

 

第二节直写“这只幸运的鸟”,从它的角度来写,它躲过了雷击,它“停栖下来”,“在我的屋檐上稍作镇定”。

 

第三节又是“我”的在场,“我”在观察它的狼狈和疲惫,“我”思忖判断它的来路和目前急于找到鸟群的焦灼。

 

第四节又回到鸟的主体(当然也是代它做主),它“跃上屋顶  环顾四周”,它看到了(应该,“我”看到它的看到)所处环境,遍地都是屋舍,还有簌簌落下的梨花——好一个静好温馨的美好所在(让人也能想到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意境)。鸟儿也许会想到刚刚遭逢的劫难,怎样的不可思议(世事就是这么的怪异和诡异)。

 

第五节从第一人称观察者的视角,继续写这突如其来的怪异,这鸟儿刚刚有了一丝丝庆幸,一丝丝心安,大雨“瞬间倾下”,兜头泼它个落汤鸡——意外就是会是这样突如其来。但诗人写出了这鸟的韧性和坚强:雨停之后,它抖擞干净水珠,轻轻扬起双翅(并不费力,并无疲态和倦意),它飞了起来——而且,“这一回我看见它”,是“贴地飞行”,“一直沿着远近村落和树林”。它获得了成长。

 

其他,《我要手握阳光》,实则是理想主义、启蒙主义的一代知识者的宣言。让阳光照亮黑暗。破除人类精神的暗昧无知,破除遮蔽人类精神之光的一切黑暗、虚假、欺骗、强权,让尘埃没有藏身之处,让泥是泥,沙是沙,石头是石头;让真实世界呈现,让真相裸露,让雨水落下来砸在地上,让石头开花——这就是真实(包括真实的声音)的力量,顽石因此可以开花(让人想起“顽石点头”的公案故事,顽石在真理、正知正念面前,也可以点头)。

 

《我只需要一个夏天》,写某种宏大的梦想,也是启蒙话语的诗行。这样的写作,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梦想。《雪在燃烧》,应该可以称之为一种印象主义或者表现主义的写作。写一个景象,描摹一种状态,加入自己的情绪和幻想,成为一种色彩的舞蹈,行动的油画,画面的飞升,到底是写一种情绪,情绪的高蹈或者幻变。不必阐释过度,任何过度的阐释,都是扭曲的扭曲,是真实的孙子。

 

《我在故乡遇上一场大雪》《我喜欢大雪覆盖》《我从泥土中来》《归园田居》等,都是相对生活化的返乡书写,乡愁书写。实乃言志之作,言志抒怀,表达一种情怀,一种坚持。直抒胸臆,朴质明白,当是一种诗人最为本色的写作。

 


作者简介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施浩,出生于江西九江,现居深圳。20世纪9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出版有《施浩诗选》《土地之上》《音乐之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江西谷雨文学奖、海燕桂冠诗人奖、海燕2019年度诗歌奖、2020年度十大诗人、首届余光中诗歌奖等奖项;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诗刊》《草堂》《诗潮》《诗歌月刊》《星星诗刊》《诗林》等文学刊物发表大量诗歌,主编《世纪末中国当代诗选》《中国当代最新诗潮》等。


作者简介

于爱成,博士、研究员,文学创作一级。现任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19届中青年高研班学员。出版有《深圳:以小说之名》《新文学与旧传统》《四重变奏》《狂欢季节》《细读:文本内外》《诗与思的对话》等专著,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历获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Tags:施浩 诗歌 诗评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4/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于爱成 | ​朱朝敏短篇小说.. 下一篇泼墨酣足画天成 | 魏琦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