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黄惠波长诗《假如我是风雨雷电》赏析(6)(一)
2022-01-21 08:01:56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870次 评论:0

2022-01-11_101205.jpg


第七章11首。从“假如我是……”又回到“假如我不是……”的结构和循环式上升渠道,或者说进入全诗总体上的结构循环。写到这里,第七章的第1节,也就是全诗的第66节,如果说从起承转合的重要性第33节是第一个高潮,暗合了民间33层天的一种隐形结构、一种集体意识的格式塔心理,那么第66节也起到了同样的心理暗示,可能诗人也不一定有意,但确实正式从这一节开始,全诗已经进入到三分之二的章节。

 

全诗至此,元气依然充盈淋漓,“我”还有没有说完的话,还有没有抒完的情感。

 

“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假如不是,那会是怎样呢?如果不是,如果不配、不能、不必做风雨雷电,那“我”应该做什么?成为什么?有什么用?

 

如果做“一座高山”有什么用?如果做“一片草原”有什么用?如果做“一汪秋水”有什么用?如果做“一泓深潭”有什么用?“我”本有高山之志、草原之情、秋水之思、深潭之智,做这些,也许以“我”微薄之力尽可能改善环境恢复人类家园生态面目。“我”还想做“一块石头”,那“我”可以成为“药石”(以济特效医药之缺);“我”还想做“一丝嫩苗”,那“我”可以成为“旷世良药”(救命的稀世草药)。如果这些仍超出“我”之能力无法实现,或者,再不济,“我”可以成为“一声叹息”,成为“一个念想”,不停诉说着对“尘世的念想”,对人间的消灾祈福。“多么美丽而遥远的尘世念想哟”,“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对尘世的无尽的情意。“我”愿成为尘世愿我成为的任何东西,只要对人间有所裨益——高山之高,草原之广,秋水之阔,深潭之深,药石之功,草药之效,叹息之恋,念想之思,“我”愿成为人们愿“我”所是,这正是“我”的念想——“美丽而遥远”,仿佛天上的彩虹!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不是,做不到,那会是怎样一个样子?“婴儿如何啼哭/少年如何欢呼/青壮如何日出而作/老者如何日落而息”,人类的生存将无法可想;还有,“假如我不是风雨雷电”,“鸟儿如何作窝/花香如何传播”,众生的存在将无所依傍。如果没有这天地万物的共存调谐,那人类啊,你们的日子将如何“踌躇”盘算?你们的岁月将如何“蹉跎”消磨?一生太长还是太短,值得过还是不值得过?生存的意义还剩下几何?这一切都会因“我”的在与不在、是与不是大为不同。

 

我们生死相依啊,且听“我”接着说……如果没有风雨雷电会怎样?第68节一口气排出来13个“何以为生”:大地、田野、稻花、高粱、大豆、小麦、高山、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走兽、飞禽,包括人类,这万物的灵长——“而万物之灵将何以为生”,都将“何以为生”?将靠什么活着?似是发出的疑问,其实又是不言自明的自问自答。大地上的事物,江河湖海,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飞禽走兽,万物众生,都因依“我”而存。 

Tags:文艺评论 黄惠波 诗歌 赏析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 下一篇以“艺”抗疫丨诗与思的对话系列..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