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境象新
胡经之 原北京大学教授,现深圳大学荣誉资深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如今,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要好,而且生活环境也要步步升高。我们置身于伟大祖国,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进而还要美丽。只有生态好,人民生活才能真正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新时代我们大家的共同追求。
马克思的哲学精髓是在深刻阐明: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为什么要改变世界?向哪里改变?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那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正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让广大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生活。
那末,我们的文学艺术怎样才能把美丽中国的崭新面貌反映出来,向世界人民展现出来呢?
依照实践的辩证法,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应该而且可以比现实生活更真、更善、更美,但并非必然和一定,这关键就在作家、艺术家能不能按照真的规律、善的规律和美的规律来构思,创作出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美丽中国不仅只是一个地理方位的存在,更是一个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具有丰富的多层次内涵。我特别关注美丽中国这个整体的三大维度:人、物、心的维度。文学艺术要向世人展现美丽中国的形象。不同的艺术关注的重心当然有不同,但不能舍弃整体中不同维度的关联。从我的审美经验出发,我觉得,美丽中国的展现,要不忘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