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于爱成 | 王批三国,颇足可观
2021-09-17 13:57:07 来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430次 评论:0

640.webp.jpg

《经略天下:另眼看〈三国〉》

王国猛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21年6月出版


    将王国猛新著《经略天下:另眼看<三国>》,称为一个文化学者的三国观,或者直接称之为“王批三国”,是适切的。


    唱戏人、讲古人与说书人,演者、讲者与说者,更多喜欢讲述,而少评判。以此为基础,最后经天才作者整理重述写成的演义体小说,重故事,重情节,重人物,重情节故事吸引人的程度,自然也不以观点见长。真正见观点,是等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论者出现。这些论者所做评述,以眉批、加注方式进行,也就是所谓批注式的批评,才子式的批评,见机灵和聪明的批评,但也只能称之为不完全的批评,碎片式的批评,满天星斗式的批评,闲聊式的批评。批三国的后学们,如王国猛,以如此方式打得进去而又打得出来,入宝山而满载而归。他的所得并非摸象之论,非窥豹之见,而是完成了对历史大势的总揽,对世道人心的体贴,对人物命运的深味,对人心人性的洞察,从而以今人之眼光、见解、价值,完成了对历史的一次回访,对历史走势的一次叩问,对人物行状的一次还原,对历史可能性的一次假设。一切历史当时当代史,此之谓也。


    复述的能力,或者重新讲述的能力,是王国猛此著的显著特点。原文纵有千般好,但也离不开复述,复述如果言之无文,自然也就行之不远。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历千年而不衰,是有它的道理的。传播过程中,出现过若干衍文,若干改造,但最后仍要回到故事始发的主干上来。王国猛的重说三国,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严肃的学术本位,自然一定不会戏说,甚至不开任何人的玩笑;二是理性的价值判断,就三国说三国,就演义说演义,而不是小说与历史混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混淆,小说家与历史学家混淆。就演义说演义,设定了一个框架,一个边界,不至于陷入无尽的纠缠之中。至于对史实与虚构的考据,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三是融通精确的文学叙述,也即重新讲史的叙事能力。


    这种有观点、有见解、有新知的重述,读者对象自然主要不是专家学者,不是饱读三国者——不过说回来,有多少人真正耐心细致逐字逐句品读过三国呢?大中学生更多地是看热闹,起码作为七零后的我,在我的那个时代,更多人只是听评书、看连环画来了解三国,纵使读到纸质书已经不难,该书普及度已经极高,尚且少人耐心来读,何况晚近时期进入电子时代后图书大丰富带来的浅阅读?时人是否一定较之六零后七零后更熟悉三国,大概率上并不太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的出现、流通,仍当是当代文化的一个难得收获。


微信图片_20210917134845.jpg

△王国猛先生


    熟读三国,读懂三国后,才有这种贯通能力。从而所批之事,也就句句落到实处,而不是出自猜测臆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往往被视作曹操的负资产,作为曹操狐假虎威欺上瞒下首鼠两端天下奸雄的凭证,其实并不尽然。“同是挟制天子,董卓、李傕郭汜不仅毫无建树,还惹火烧身,不得善终”,曹操就不一样,他的挟持天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九死一生生不如死的当朝天子大臣以安身之所,恢复了秩序,稳定了人心,凝聚了天下文士。然后才是他以此为号令,壮大了自己。


    《连环美人计》讲到的“色”,杀盗淫妄酒,淫正是人的天性,是弱点,是难以成圣解脱六道轮回的障碍门。貂蝉的故事,或者美人计的故事,抓住的是男人的弱点:无法抵御色相的诱惑,无法摆脱本能的缠缚。想想自己的少年读三国,最挂在口头的是英雄排名,谁排第二,吕布自然是第一;最津津乐道的是貂蝉的美人计。英雄美人在此被烩在一锅煮,极大满足了少年的江山美人力比多冲动和想象。当然少年人只会羡慕英雄美人,对于英雄美人后面的江湖险恶是没有感受的。等少年的我们进入了中年,遇到了同样是一位中年学者解读历史谜底的书,旧梦重温,往日如昨,陡然间勾连起了那段书中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才恍然大悟。曾经的热闹,是有这样的门道。


    陈宫讲“义”,关公忠“义”,桃园三结“义”,而曹操其实也仰慕、钦佩重“义”者,否则丛林法则毫无底线坚持,他也无能撄人心成霸业。但他却又无法做成刘备,包括做不成孙权,做成的只是董卓2.0,在丛林与人道、部落与封建、马基雅维利与孔子、军阀与帝国之间走钢丝找平衡。应该说他也找到了这种平衡。“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作为典型化曹操的标记,把曹操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应该说对曹操本人是不公的,为曹翻案文不绝如缕。但无论怎样的权威为曹鸣不平,可惜效果不佳。由此也可见畅销小说对于型塑民间文化精神包括历史观、价值观所起的的作用。中国人的文化特性是怎么样形成的,孔孟之道往往却只能借助民间戏曲和演义小说完成,由此大有可探讨的余地。在王国猛该著中,我们其实也能看出作者一定的犹疑。


    王允、王朗等等,包括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包括天下诸多割据一方的豪强,原著中面目其实大都是不太清晰的。作者的解读,让这些历史中的人物,而且是曾经改变过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从淹没或某种程度的遮蔽中被重新发现了。带着他们失败的人生经验,当然也是历史经验。像王国猛所烛照下的王允,作为汉代的腐儒代表,也可勾连起包括晚明的清流,曾经怎样报有救国之志,性格的原因或者文化心里的原因,怎样将一把牌打得稀烂。


    《借刀行刺》中,谈对曹操来说,是什么事件,成为他成就霸业的第一支点,或者第一推动力。国猛先生说是他的“借刀杀人”之计。当然,是计也不是计,计都奠基在人性之上,人格之中,最终还是人性的力量使然。曹刘孙成就霸业,董与二袁功败垂成,都是如此。历史的大书,历史的大势,最终都逃不过人性的制约。


    《如期而死》写得好极了。作者读懂了诸葛之心,也看透了魏延被杀的真相。冤不冤?恨不恨?


    其实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就是卒章显志的部分,才是观点聚合之地,是思想闪光之所。把每篇文章的最后一段集结起来,我们就基本能够对作者胸臆、智慧、性情、怀抱、品位,有个大概的把握。


    作者的文章做法,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重述重写之文,如此清丽,如此达雅,如此劲道,白话汉语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仁义取天下》专篇谈仁义,刘备,成也仁义,败也仁义。但如果不以仁义得人心、取天下,他可能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成。曹靠权谋,刘靠仁义,那孙权呢?作者与读者心意相通,我刚刚发出这样的疑问,希望得到解说,下一章马上就到了“孙刘联盟”,孙及吴,是何等情况。


600.jpg

△王国猛先生


    重述典范如《孙刘联盟》,讲孙刘联盟,真是精彩的篇章。确实做到了纵论天下大势,对各方各人各事各策,看得清清楚楚,讲得也就头头是道。该篇当为典范。只看全篇每段的第一句,就能感受到作者文章做法: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局面,形成于赤壁之战。

    孙刘两家本来并不熟悉。

    孙刘联盟始于赤壁之战,最早的缔结得益于诸葛亮和鲁肃。

    这期间,曹军几次窥视江南。

    汉中被刘备攻占后,曹操的西北地区就暴露在蜀军的攻击之下了。

    孙权终于忍耐不住了。

    孙权同意联手,曹操当然欣喜若狂。

    关羽与曹军对垒的时候,孙权其实有两个选择。

    杀弟之仇,夺地之恨,刘备岂能不报!

    孙权杀了关羽,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荆州,开始还很兴奋。

    本来有哀兵必胜之说,但刘备东征,一路势如破竹,哀兵变成了骄兵。

    孙刘联盟是孙刘两家为了共同抗击曹魏而建立的外交和军事战略。


    只看这首句,便可窥见起句后面的紧张和大局,硝烟和权变。终于,以最为简短却精确的文字,讲清了三国合纵连横互殴角逐杀伐的历史和各自的小九九,出现了作者这样一句话:

    三方都希望保持一种平衡,只要彼此相安无事,就维持既有的状态。大家都在等待时机,让老天决定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没想到的是,三家都输了,最后让一旁的司马懿捡了个大便宜。


    该章节到此,戛然而止。

    《游说江东》尤其值得拿出来细品。下面摘引部分内容,来做例证。

    先看原文,《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

    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瑜曰:“试请一诵。”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

 

    再上王国猛对上述原文的重述,《游说江东》:

 

    两人互相争辩,周瑜是假,鲁肃是真,诸葛亮明白周瑜心思,只是袖手旁观。周瑜问他为何不发表意见,只是冷笑。诸葛亮说,我是笑子敬不识时务,曹操善于用兵,天下无人敢当。吕布、袁绍、袁术、刘表虽与之为敌,却先后都被曹操消灭。现在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敢于与之抗衡,结果也是存亡难说。如果你们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识时务者为俊杰嘛!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还神秘兮兮地为他们献上一计: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须亲自渡江;只要派遣一介之使,以一叶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一旦得到这两人,百万大军,必然卸甲卷旗而退。周瑜觉得奇怪,忍不住问,哪两个人有此能耐?


    诸葛亮故作玄虚地说,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可是曹操得到她们,必然如获至宝,大喜撤军。周瑜更加觉得出奇,一定要问出个究竟。诸葛亮这才慢条斯理地说出原委:我隐居隆中时,听说曹操在漳河边上建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其中。曹操本就是一个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大乔,小的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说,我平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扫平四海,成就帝业;另一个是得到江东二乔,安置在铜雀台,以享晚年,虽死无憾。现在他带领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人而来。将军为什么不找到乔公,以千金买下这两个美女,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人,称心满意,必然班师回朝。周瑜耐着性子听完这番话,强压怒火问,你说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何凭证。诸葛亮解释说:曹操有个儿子叫曹植,字子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曹操曾经让他写了一篇名叫《铜雀台赋》的文章。赋中之意,说他家合为天子,并发誓要得到二乔。接着诸葛亮还煞有介事地将文章背了一遍,……

 

微信图片_20210917134835.jpg

△王国猛先生

    王国猛,现任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古代文学硕士,创意写作博士。对文史研究用力较深,诗歌散文上百篇散见于报刊杂志,撰写其他各类调研文章等数百篇。有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别有根芽》《微言大义》《经略天下:另眼看三国》出版,另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著有学术专著《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创意背景下的创意城市建设》。


    有心的读者细品一下,王国猛的王氏语言如何?态度如何?史观如何?

 

    读史读书尤其是读小说,实际上是读人心、人性,既是解开谜底,也是讲解道理。读者之于作者,可以是知己,是指点迷津之老师,也可以是对手,明明白白指出作者的埋伏、设计、跟读者捉迷藏的小九九。王国猛表现出来人性通透的一面。对三国人物放在了一个一生的时空中,打碎了重组,重新还原人物的一生,赋予了新的视野和清晰的面貌。比如我,作为“三国”读者,也曾囿于若干陈见,并被外面的热闹所迷,终在与作者王国猛的对峙对抗中,被王著叫醒。

    这在某种意义上,呈现了评点、鉴赏、评论的意义——评论有什么用?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Tags:于爱成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城市文学的全面掘进——近5年深圳.. 下一篇“三国故事注定是迷人的” ——谈..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