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
城市写作,作为一种文学或创作形式,聚焦于城市这一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空间,通过文字描绘城市的面貌、文化、人群、生活节奏以及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它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再现,更是对城市精神、社会变迁、人际关系及个体体验的深刻挖掘与表达。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城市书写,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城市为主题的写作,既可以是《看不见的城市》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城市故事,也可以是像《伊斯坦布尔》这样的自传体小说,抑或者像《伦敦人》这样的非虚构作品。城市写作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有《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以描写城市风貌为主的作品。
从文学和传播学的角度看,从《生活在别处》《流动的盛宴》《骆驼祥子》到《蚌埠与珍珠: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南京传》,一座城市往往因为文学作品而蜚声中外,作家们用属于自己的、不同的语言,不断地塑造着城市文学,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城市形象。如果说城市是故事得以发生的背景和舞台,写作则是城市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可以转化为影视、戏剧等丰富的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中国故事系统中作为空间场所与景观符号,也引起很多西方非虚构写作者的关注,如《江城》《寻路中国》《长乐路》《再回,老北京》等,形成了跨文化叙事中的城市空间重构,也形成了不同角度的中国故事和城市记忆。无论是中国作家以小说的方式形成的城市表达,如陈丹燕的“上海书写”,还是西方非虚构作家所记录的中国故事,都在呈现各具特色的城市书写。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曾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附近”正在消失。对门的邻居、楼道的保洁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小区楼下的理发师……经常能见到,但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事实表明,我们对生活的关注在降低,而被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附近”。“附近消失”的时代,城市写作的兴起,成为人们体验、融入“附近”的一种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深圳睦邻文学奖策划人黄东和老师和他的团队坚持十年,致力于搜集和整理深圳人文历史和社区故事,形成了一种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书写。他通过深圳全民写作计划,带动了一批热爱写作的作家共同书写深圳,关注街道社区的独特人文价值,从普通人的视角诠释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普通人的命运,寻找人间烟火,寻找“消失的附近”,也呈现了深圳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蛇口漫步》是《我们深圳》丛书其中的一本,这套丛书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丛书收录了很多深圳作家的作品,如杨争光老师的《文字岁月》、张黎明老师的《她的老街》,王国华老师的《街巷志》,也有很多历史学者的作品,如孙霄老师的《中英街往事》等。而黄东和老师的社区系列,从《园岭叙事》《园岭家事》到《蛇口漫步》则呈现了一种将历史纵深和百姓日常结合、将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结合,多人协同的写作方式。
独立作家的写作往往具有鲜明的文学语言,如上海作家陈丹燕的“上海书写”,是从小说到口述史,不断用文字记录“流变的上海”“审美的上海”“女性的上海”“理想的上海”等角度,勾连出流淌着浓厚怀旧气息,与高速发展的上海互为镜像的城市图景。
黄东和
比较而言,黄东和老师的社区书写则呈现了更为多元的文本形态,既有历史的表述,也有口述史的形式,也有散文化的表达,总体是在空间的约束下以第三人的视角讲述故事,纵横捭阖,让文字流淌。由于不是一个单独的作者完成整部作品,因此以《蛇口漫步》为代表的社区书写需要更多的前期策划与后期文字整合,这样的写作也呈现了更多的视角和图像,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以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记录了深圳曾经发生的历史与文化。作者都是深圳特区建设者和亲历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以其个体经历为线索记录了深圳历史的各个瞬间,这是比虚构写作方式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写作方式。 二、内容丰富多采,从小切口入手,展现了历史的纵深,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这一本《蛇口漫步》走进蛇口的百姓日常,看到深圳改革历史的大纵深。因此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书中选取的蛇口故事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炮,点燃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火炬。蛇口的记忆与遐想,承载着深圳人创业的梦想。书中既有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的人生故事,也有樊姐这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的细微观察。三、书中所记录的蛇口的方方面面,填补了正史的许多空白。宏观叙事与微观细节相结合,使历史的面貌更清晰更感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历史记载是通过个体的经历与感悟体现出来的,是接地气的,是有传承性的,是有温度的。书中记述的很多个体就如同镜子,映照着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命运,例如钢琴老师邱英宏的故事,来自新加坡的面包店老板Sim的故事代表着新深圳人的不同面向和人生选择。
“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单一化与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性之间相互碰撞的动态过程为文化人类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作为地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结构、审美意识、宗教信仰的结晶,更是隐性文化构造与特性的具像化,为深入文化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
今天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44年的发展历程。在城市空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通过发现和书写城市记忆,形塑集体记忆与共同情感。我们需要流动的、多质的生活,为中国当代城市记忆留下来自情感与体验的注脚。今天很多城市都在强调社区营造,其中最重要的起点就是从倾听当地居民的心声开始。以《蛇口漫步》为代表的社区写作通过写作这个最直接的方式,开启了这样的连接。它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呈现了城市与人相连接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城市精神。城市形象不只是街道和建筑物,更是家园与故土,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是日常的交谈,是倾听,是每个人的奋斗与梦想。时间与空间,文化与情感,符号与体验,这种种元素才能形成多种声音汇聚的“深圳故事”。
期待看到更多社区故事、深圳传奇、中国故事。
岳鸿雁,新闻传播学副研究员,设计学博士,现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城市营销主管,出版《观·物:两宋书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