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姚文放:《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灵魂——写在高建平主编《20世纪中国美学史》出版之时
2024-05-14 23:00:51 来源:文心 作者:姚文放 【 】 浏览:120次 评论:0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首先祝贺高建平主编的《20世纪中国美学史》隆重出版!

建平和他的写作团队所奉献的四大卷《20世纪中国美学史》可谓精彩纷呈,目不暇接。其中让我深感触动的是建平兄提出的一个观点,即20世纪中国美学,是一个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的过程。

我觉得,“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美学”这两个概念,前一个概念好理解,关键是后一个概念:什么是“中国美学”?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将“中国美学”理解为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美学史”似乎就是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专用名了,如叶朗(大纲)、张法、王振复(新著)等的《中国美学史》都将时间截止到清末。这一思维定势甚至影响到国外,建平说起的一事让人印象深刻:(波兰学者克里斯蒂纳提供的中国美学目录,收录的还是从孔子美学到清代美学的路子。建平当即给她回信, 说20 世纪中国也是有美学的, 这样的一份目录很不全面。她没有回信,意见没有被采纳。)可见无论中外,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个等式,即建平所说将中国等同于古代,西方同等于现代。这种等式将一种空间关系变成了一种时间关系。这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 ”的误解。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3).JPG

关于什么是“中国美学”?拜读《20世纪中国美学史》以后,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

一、中国人在对西方美学的态度经历了三大步:一是从西方美学经典的学习;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美学进行有选择的接受;三是根据中国美学的自身发展与西方美学形成对话关系。周扬多年前说过,美学研究必须继承两个传统,一是中国古典传统,一是中国现代传统。20世纪初期的中国现代美学,虽然大多还是在转述西方美学思想,但已开始引入中国。先是以中国的实例作为西方美学的佐证,然后又逐渐关注中国美学本身的建构。此说基本上也就是中国的美学“三步走”的意思。而这最后一步,也就是建平所说的“中国美学”。

二、肯定美学的发展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这并不是说, 把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截然分为两段,前一段是“美学在中国”,后一段是“中国美学”,前一段是吸收西方,后一段是自主创造。而是这两者成为一个相互连续、无缝对接的过程。实际上,自主创造的活动早就开始了,从王国维的“孔子的美育主义”、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就已有自主创造的苗头;另一方面, 吸收西方的活动到现在也没有结束,今天受到普遍关注的“生态美学”“身体美学”等,也还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当然其随之而来的自主创造较前更加自觉、更加快捷,吸收西方与自主创新几乎同步。

三、说起“中国美学”,那就与中国古典美学脱不开干系。以往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中国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划等号;二是将“中国美学”变成 “中国古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两块,前者采取的办法是回到古代去,其代表性的意见就是所谓“失语症”,即对近代及20世纪以来本土美学的巨大进展一概否定,主张恢复古人的美学话语。而后者采取的办法则是用现代美学来改造古代美学,其代表性的意见就是所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总之,二者对近代及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取得的成就“加括号”予以搁置。显而易见,这两者都不是建平兄所说的“中国美学”。

四、从“美学在中国”走向“中国美学”,还有一个要义,即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艺术理论中汲取营养,直接发展出一种适合中国文学艺术的理论来。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传统,拥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创作经验,应该对这些传统进行研究,将这些创作经验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一种对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解释力的中国美学。

综上所述,建平兄要确立的“中国美学”,不是以往所说的“中国美学”,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有两大要义:

一方面,中国美学要在不断与国外美学的对话关系中吸收美学的最新成果,在一个对话和互动的语境之中发展自身。另一方面,中国美学必须扎根于中国文学与艺术实践之中,从中形成自身的文学审美和艺术美学。只有做到这两点的高度融合,才是真正的“中国美学”。这种崭新的“中国美学”对于这部《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书写既是价值观,又是方法论,或者说,大力建构“中国美学”乃是一部《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灵魂。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4).JPG



Tags: 责任编辑:master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高建平:在“美育学学术、学科与.. 下一篇高建平:“构建既是中国的,又是..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