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深圳评论】专题 | 现代性视野下的深圳故事与中国叙事——深圳文学四十年(1984~2024)研讨会专家发言辑要(八)
2025-05-16 21:46:12 来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者: 【 】 浏览:12次 评论:0
 

谢湘南:放眼世界,不仅要有这种野心和视野,还要有这种自省能力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市罗湖区作协主席)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韩江,是一位70后,1970年出生的。看到消息时,我很是惊讶,有点刺激到,我是1974年出生的,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压迫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了,以前对年龄没有特别的感受,现在一对比,确实发现,自己已不年轻了。一个50岁的人,你拿什么样的作品出来?这是我要去反思的。不仅仅是对城市,作为写作者,作为个体,作为深圳作家的身份,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每位深圳作家都应该放眼世界版图,不仅要有这种野心和视野,还需要有这种自省的能力。70后这一代已经到了这个过程。


从我个人来说,目前真的有种写作上的焦虑,整天忙碌,没太多阅读与写作的时间,如何在写作上有更多突破?我还能拿出来什么样的作品?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没有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没有可留传的作品,我觉得个人的写作是需要打问号的。我特别希望深圳的作家,比如吴君、蔡东,都能到国际上拿大奖,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写作已经到了这个层面。假如有一个跳板,我们的作品拿到上面去做比较,也是有可能拿奖的。怎样推介这些作品?这也是我们作协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天的主题“现代视野下的深圳故事与中国叙事”,“中国叙事”这个概念提得非常好,我在想“中国叙事”的读者是谁?是针对国内的读者,还是针对国外的读者?现在有一个现象,中国文学在国外最热门的研究,还是底层文学、打工文学。据我个人的了解,在近十年内,国外关注的点还在这里,不管是汉学家还是文学界的专家,最热门的关注焦点就是像郑小琼的诗歌这一类“中国叙事”。国外对于中国作家的研究,是滞后的,我们从内部来看,完全可以看到这个现象,但是我们要跳出这个层次,看看我们的文学到底该怎么走。


我们要跳出个人狭小的文学概念,要从打工文学、老板文学、城市文学,诸如这些概念真正回到人的文学、个体的文学,也就是普遍意义上人性的文学。韩江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看看她的作品,她写的就是关于人的处境。我们需要真正写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写出当代人生活的尴尬,普适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更靠近世界文学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未来真正要走的方向。


地方或地域,只是写作的一个出发点。我比较喜欢一个说法是“从深圳出发”,我的写作从深圳开始,过去的30多年也一直是作为一个写作个案参与在深圳的文学中,我希望“深圳文学四十年”是我们重新出发的一个起点。

 


Tags:深圳评论 深圳文学 四十年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8/8/8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武捷宇作品读记 | 于爱成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魏沛娜:“现..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