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于爱成 | 一代人的青春叙事与生存寓言——赵勤《另一个人》细读兼及《海蓝宝石》展开(一)
2025-05-09 22:36:59 来源:深圳文艺评论 作者:于爱成 【 】 浏览:42次 评论:0

一代人的青春叙事与生存寓言

——赵勤《另一个人》细读兼及《海蓝宝石》展开

于爱成

 

微信图片_20250509161453_副本.jpg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中国边疆开发史上的特殊存在,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与个体命运。赵勤的最新小说集《海蓝宝石》以十八篇短章聚焦兵团二代的生存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与克制的叙事,勾勒出一幅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群体肖像。这些故事既是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文学书写,也是对人性普遍困境的深刻探讨。在荒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人物的精神困顿与生命韧劲交织成一首首苍凉的长歌或短调,深吟或叹息。作为特殊历史语境下的产物,兵团二代的父辈以拓荒者的身份扎根边疆,而子辈则在“兵团人”与“现代人”的双重身份中摇摆。《海蓝宝石》的主题核心正是这种身份认同的断裂与重建。作者通过兵团二代与父母、土地、自我的三重关系,揭示了身份认同的多重维度:他们始终处于“无根”的悬浮状态,这样的困境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性的永恒命题。


赵勤在《海蓝宝石》中采用了多线叙事、散点透视的结构,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却又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如同马赛克碎片,拼贴出兵团生活的全景图。这种结构既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又使整个作品具有了更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赵勤对每个故事的处理,都能抓住生活的某一横截面,做到以细腻的笔触进行描绘,展现兵团二代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精神状态与生命轨迹。这些故事在时间上跨越了不同的阶段,从童年到成年,从过去到现在,展现了这整整一代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生活抉择。


这种碎片化叙事与兵团二代离散的生命状态形成一种同构,或者说形成一种互相建构的关系。作为一位杰出的首先以非虚构写作名世的作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写出生存意义是赵勤的看家本领,她的语言风格呈现出克制的诗意,擅长通过白描与留白营造叙事的张力。而且,赵勤的写作还具有“自我解剖”的意味,她把集体记忆转化为个体经验,在虚构中完成对历史和记忆的重新审视。如《那个夏天》中肖莉莉的负罪感、《杀羊》中未展开的暴力场景,都是创伤记忆的变体书写。作者采用“现在进行时”的叙事视角,让历史创伤持续作用于当下。


这其中,最具范式意义的应该是《另一个人》这个短篇。

 

微信图片_20250509161511_副本.jpg

简介

赵勤,作家,编剧,出生于新疆奎屯生产建设兵团,现居东莞。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小说散文在《十月》《上海文学》《西湖》《清明》《西部》《青年作家》等杂志发表,出版有《重返阿瓦提》《这不是手艺,这是生活》《山间碎隙》等非虚构散文集、《海蓝宝石》等小说集。

《另一个人》是一个典型的短篇,七八千字的篇幅,不符合越写越长的时风,倒是更像是契诃夫、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包括鲁迅、汪曾祺、林斤澜等经典短篇大师的做派。实际上,整个《海蓝宝石》集子所收作品都不长,大多都在万字上下。短篇够短,写来就可能更多诗的元素而不是故事的元素。有人就说过短篇所具有的诗性,使得它得以在与长篇、中篇的竞逐中并不占下风,而且长年不衰,人才辈出。


《另一个人》是讲故事的,但故事没头没尾,符合短篇横截面的传统;是写人物的,但不负责塑造人物形象;是写人物情感(感情)的,这情感是一种忏悔和自审;是写主人公“我”的心理的,有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或者说精神分析初衷;是一篇貌似平铺直述的散文体小说,却又是一篇现代主义的小说——某种意义上,如果说好的小说总也存在“影响的焦虑”的话,这篇小说我能读出鲁迅《伤逝》的影响。


《伤逝》中涓生子君爱情故事的情节,早已为人周知,按照比较有共识的研究成果,认为作品生动阐释了“娜拉走后怎样”的时代女性出路问题,涓生所谓“爱情必要有所附丽”的说辞也被视作“伪君子”的无力(无耻)辩词。近年来,对《伤逝》的研究有了更多的角度,以涓生子君的故事影射鲁迅跟周作人的“兄弟失和说”得到有力地支撑。好的小说必然是多义的,无论是五四男性青年知识者的“忏悔录”,还是兄弟失和伤痛心理的“变形记”,都有其阐释上的合理性。具体到赵勤这篇《另一个人》也是如此,


与《伤逝》的第一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的第一人称叙事和“忏悔”的基调相比,《另一个人》的开篇稍显繁复,从第一段到第五段,都是一种反思、悔恨、痛苦和纠结的语调在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跟自己纠缠,这样的纠结和痛悔,这样的自己跟自己的战斗,这样一种絮絮叨叨自言自语式的心里独白,非得采用第二人称的叙事方式不可,为此才能形成这样的一种观照、审视、驳诘、责难和回答,一种对自我的拷问,并将“你”背后实际上的“我”,拉开一段距离,便于更客观、理智和勇敢的对话。第一人称可能会情感太过浓烈密集,客观性不够;第三人称可能太过客观而形不成一种对话关系。


说回《另一个人》的开篇第一段到第五段,这五个段落,可归入倒叙,事情已经发生,事情已经过去很久或者多年,而“你”仍然没有走出痛感和悔意,仍在品尝着苦酒咀嚼着苦果——也仍在试图寻出事情所由发生的前因后果——动机。 

Tags:赵勤 另一个人 海蓝宝石 文艺评论 深圳评论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4/4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魏沛娜:“现.. 下一篇【深圳评论】专题 | 杨秀玲:喀什..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