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秦锦屏:我们继续开会。首先有请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联盟品牌主席,深圳特区报原总编辑胡恒芳老师发言,有请。
胡恒芳:谢谢大家,今天到这里有个学习的机会,围绕三位老师的作品学习、讨论。我重点说说对蓝予小说《苏醒》的学习体会。因为蓝予是我的同事,说起来比较亲切。
这部小说我看了两遍,我觉得《苏醒》是特区建立以来又一个文学代表作,这部作品让我看到了深圳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深圳文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蓝予与我共事四年多的时间,也就是我在《深圳特区报》任总编辑的时候。她给我的印象是多才多艺,她有很多爱好,又画画,又写作。我经常在想,蓝予为什么能挤出那么多时间,打理那么多爱好?笔下流淌着小说、散文,但是她又是一位画者,她的画笔能描绘出新颖的色彩。她还是一位读书人,她的阅读、朗诵也回荡着情感,她教了很多学生,受到她的教育之后,作文分数大大提高。
第二个印象,她善于创新,她为特区文化事业做出了特区贡献,为新闻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特区报的《读特》客户端,是我在任的时候推出来的。蓝予向我提出了一个想法,在《读特》客户端上设置一个“聆听美文”的栏目,当时我一听马上就同意了,配上一些精选的音乐,再配上一些非常好的图画,再加上她充满情感的朗诵。一时间,“聆听美文”栏目成为了《深圳特区报》的新品牌,获得了很多粉丝。其中最少三次,阅读量超过了10万+,那就是小爆款了。很多作者还把作品拿来请她朗诵,有的铁粉还要跟她见面。有一次市里组织全市“十大阅读”推动者的评选,当时请我去当评委。我把手机打开,给大家听“聆听美文”,大家一听就说这个可以,一致同意推荐蓝予为“深圳十大阅读”推动者。
另外一个印象,她锲而不舍。作画也好,写作也好。我们做媒体出身,我也有一点文学爱好,写了几部小东西,但是我觉得做这些事都是非常劳神的。有时候写一本书,感觉有100个理由把它放下来,不写了,很苦,但是时而放弃,时而又难舍,又要再捡起来。小说《苏醒》十年磨一剑,非常不容易。我写过一部小游记,写写放放一年多的时间,我认为是很长的时间了,她这十年磨一剑,没有一点毅力和功夫,是磨不出来的。
再说说《苏醒》这部小说,我认为是深圳题材文学的成就之作。它是一部以深圳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三姐妹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当中追求梦想,创业打拼,以及经历爱情波折的故事。尽管老大好像一开始在广州,后来又到了深圳,我认为三姐妹后来主要的故事脉络以及主战场还是在深圳。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宋氏三姐妹》,那几个人的刻画真的非常经典。
刚才有的老师也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戏我认为非常好,展示了深圳的城市风貌,深刻反映了年轻人追求事业与爱情过程中的困惑和成长。这部小说整体的框架,好像工匠型的建筑师所设计,蓝予老师做事、作画、作文章都是一丝不苟的。她有一本《蓝予诗画作品集》,每一笔的落墨,准确又坚定,细致而独到,你再看她的小说、散文、诗歌,每一段文字都用心用情,精雕细琢,读她的东西,我觉得不累,行如流水,又非常轻松愉悦。《苏醒》当中人物内心的描写,以及作者的阐发性描述,有些是发自她自己内心的描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读来之后我感觉呈现了特别多既非常朴素又真实可信的道理。有些东西看上去是平铺直叙,但她又阐发了一种道理。从她的作品当中,有时候我还能得到一点奋进的力量,这可能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生活氛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来追梦,这本身就是现代都市文学的重要题材。我是军人出身,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深圳而言,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市民”,确实是这样的感觉。
特区文学,首先是特区鲜明的时代背景,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素材宝库。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人文故事,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富矿。其次,深圳的多元化,以及非常好的包容性,不同背景的人都到这里进行思想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苏醒》当中的林氏三姐妹就是这样的文化缩影,她们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奋斗故事,也是这座城市精神的生动诠释。另外,深圳题材文学的成功,我觉得还在于作者。今天很多作者,包括不在现场的一些深圳作家们,他们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讨,比如林氏三姐妹的创业与爱情经历,展现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梦想的执着,及对情感的追求。我看着看着,也找到了我自己的很多影子。
这种对人性深刻的挖掘,使得作品不仅具备了时代感,还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每一个特区的创业者,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都能够找到“苏醒”的答案,都会在奋斗中“苏醒”过来。比如,如何实现在万家灯火中有一盏灯为自己闪烁?她在两个地方提到了这句话,这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万家灯火当中,有一盏灯一定是为我闪烁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苏醒;比如,如何寻找亲情、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平衡?比如,如何看待迎接新的挑战与准备迎接更多困难的矛盾。你要想走出“造纸厂,三班倒”的境地,要去南海弄潮,但是你又要知道,这边又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选择什么?看《苏醒》以后,每个人都应该“苏醒”过来。
第三,我想说说对深圳文学未来的展望。
我觉得深圳题材文学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随着深圳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人文故事将不断涌现,作家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愈发突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主题的文学创作将成为新的热点。我现在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联盟的品牌主席,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带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深圳文学非常好的一个新的点,希望大家去关注。如果我们的文学创作往这方面靠一下的话,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会非常关注。
第二,深圳国际化进程,也为文学创造了新的视角。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在深圳生活,如果在这个视角上做一些新的发掘,可能是非常好的东西。
第三,从《苏醒》延伸出来的深圳文学话题,比如女性创业职场生存议题。尽管我们现在是“流水的市民”,只有少数人留下来了。但在多少年前,他们是打工妹、打工仔,而今天他们是企业家。在深圳,女性从过去的打工妹,到今天能够撑起深圳半边天的一柱柱脊梁,这些女性企业家们在深圳创业以及如何处理事业与爱情、家庭之间的矛盾是非常有意思的。总之,每个人都有一本深圳创业史,所以三姐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写照,也反映了当代女性的挑战与机遇。未来的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以及他们怎样在创业与家庭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平衡,让我们更多人受到启发。
总的来说,《苏醒》这篇作品,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深圳题材的小说,更是深圳精神的描绘,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梦想。不管它遇到挫折也好,它的结果是好是坏也好,我认为激发了很多人去奋斗。
深圳题材文学的成功路径已经打开,未来的可能性也是无限的,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为这座城市增添新的文化色彩。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秦锦屏:谢谢胡总,谢谢胡主席。胡主席从老领导、老朋友、同道人的角度,对蓝予的作品文本内外的诸多优点进行了总结,她对蓝予“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他也对深圳题材的文学发展,以及对人工智能的开掘有自己的高见,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对诸位老师的发言不做一一点评,每位老师的发言控制在5分钟之内。首先有请胡忠阳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