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发有(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深圳文学比较特殊的三个方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友,大家下午好。其实应该让高老师先发言,因为他是我的老师辈,但由于我15:50分要去机场,我就抛砖引玉,说说我的感想。
首先,热烈祝贺深圳文学走过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深圳从一个渔村,到现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文学跟深圳的社会经济,应该说是相互促进的,在全国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非凡成就,这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下面我简单说说我对深圳文学的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是比较特殊的。
前面国猛主席也有谈到,深圳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多元性。
我认为,深圳文学真正做到了海纳百川,它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在这个主题和写法上,都有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比如我个人比较熟悉的作家,像杨争光老师、邓一光老师以及杨黎光老师,他们的创作在全国都有很重要的位置。再比如在座的南翔老师、国猛主席、吴君主席、锦屏主席以及蔡东老师,他们的创作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包括一些很年轻的作家,像林棹,去年在茅盾文学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像他这样的年纪,也是很了不起的。很早的时候我在给学生上选修课的时候,当时列了几部作为学生重点阅读的书目,在课堂上展示,当时也有林棹的《潮汐图》,在文化内涵、写法方面都是有包容性的,而且他的写法也非常前沿。
深圳文学还有一个方面,也不应该被忽略,对于提升深圳文学的影响力来说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深圳文学界的美学研究,从胡经之老师,到高建平老师,他们在全国都是领军人物,把深圳的文艺理论研究和美学研究提到了很高的层次。文学评论方面,像尹昌龙老师、于爱成老师,他们确实也都为深圳文化以及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能忽略的贡献。前面燕玲老师也提到,于爱成像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样,为了宣传深圳文学不遗余力,这也是特别值得我们尊重的。
第二,深圳文学具有走在潮流前的前沿性。
有一个阶段,我重点研究的是文学期刊,我也在做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发展史。也正是因为借这个机会,后来我翻阅了《特区文学》,从创刊一直到现在。我觉得从《特区文学》这扇窗口,也能看到深圳文学走过的非凡历程。《特区文学》的栏目设计,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另外,在这方面有几点,也是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深圳作家因为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大多有一个全球视野和开放格局。不仅仅是在题材、信息方面有最新的信息,在作品的思想内涵方面,也是有一定超越性的。比如邓一光老师的作品《人,或所有的士兵》,像他的那种观念,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思考,对人性、现实,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追问。再比如在一些文体的探索上,尤其是这几年,像深圳的科幻小说,也发展得特别好。
深圳科幻小说发展得好,也跟它在其他方面的推进有很大关系。像南方科技大学,为深圳科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还有一个特点,深圳作家的创作有一点特别打动我,深圳专职从事写作的作家好像并不太多,深圳的很多作家都是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一边写作的,但深圳文学作品都是脚踏实地的,有非常深厚的生活底蕴,就像我们来到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它特别温暖,充满着火热的激情和蓬勃向上的活力,特别能够打动我们。
读深圳的文学作品,让我们进入了深圳的内在世界。我们看深圳的城市面貌,只能从现象层面把握及理解深圳,但是我们阅读深圳的文学作品,让我们走进深圳内心,这个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也是通过文学创作展现出来的。
另外,深圳的文学发展与城市发展是深度互动的。
深圳城市发展的成就,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深刻地反映。上午我参加了一个评审,有一些作品,比如王艺洁的长篇小说《捕风人》,就是很典型的深圳特色,里面的主人公以及主要人物都是职业经理人,涉及的行业,像互联网、金融业,这也与深圳这个城市形成了非常密切、深度的互动。另外,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它跟香港文学、澳门文学的交流特别密切,对外来文学潮流、全球文化的新动态也特别敏锐,这也打开了深圳文学的视野,这一点也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深圳文学有一种未来性。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我阅读深圳的文学作品,我觉得它有一种青春性。我们一般对青春性的理解,这个作家是年轻人,写的是年轻人的故事。但是读深圳文学,会加深我们对青春性的理解。我跟南翔老师联系比较多,因为南翔老师比我年长,但是我跟他交往的过程中,我感觉他的心态比我年轻。虽然他也有思想性,有比较理性的内涵,但他还有他的另外一面,比如他在深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是一个热心人,在文化交流方面,他也做了很多工作。像他这个年纪,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可能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感染到了他,使得深圳所有的文化人心态都更年轻,这也是深圳文学给我的非常突出的一点印象。
另外,深圳的校园文学在全国都是很受关注的。
比如像比较早的郁秀的《花季•雨季》,带动了一代人,受这个作品影响的还不止一代人。近些年深圳校园文学不断有新人涌现,包括深圳的一些文学评奖,也特别重视提携年轻人,我觉得这也是深圳文学非常好的传统,使得深圳文学有这种后浪推前浪、永不休止、不断向前的精神活力,这也是深圳文学区别于其他中国大都市的重要特点。
另外,深圳的网络文学这些年也发展得特别好。我这几年也一直在参加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的评选。深圳的网络作家其实挺多的,比如前段时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还专门在现代文学馆开了个研讨会。这个网络作家的名字也比较奇怪,叫“人间需要情绪稳定”,还有个(叫)“一路向北”,还有一篇作者是写深圳无人机行业建设情况的网络小说,曾经也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评选中上榜。这些作家同时都在做其他工作,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文学创作上。深圳网络文学的发展,跟其他区域的网络文学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江浙的网络文学,发展得特别好,但是江浙的网络作家多数都是职业写作,基本都是在家里天天码字的,我觉得这也是深圳网络文学跟其他区域网络文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区别。
其三,深圳的儿童文学发展得也特别好。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特别关注年轻人的文学表达,这也是深圳文学很重要的特点,始终充满活力。也正因此,深圳文学可以不间歇地往前发展。从这几年全国文学发展来看,各个省市都有一个问题,年轻作家断档了。但深圳作家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茬一茬地冒出来,这让我们充满了惊喜。正因如此,我对深圳文学的未来也是充满期待的,也祝深圳文学越来越好。
前面有顺老师也谈到,深圳文学没有历史包袱,他作为其中除了展现平地起高楼的火热现实,像深圳小说,看到的都是很遥远的未来,这跟深圳的城市气质特别吻合,也祝福深圳文学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深圳文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也期待深圳文学与山东文学加强合作,相互促进。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文友来山东指导交流,谢谢大家。
高建平(深圳市评协主席,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新的都市文艺,及独特独有的文学文化主体、文艺之地
非常荣幸我被纳入本地专家,刚才听了几位外地专家的发言,他们对深圳文学的特征讲得非常精准,特别是燕玲老师,说起深圳文学来如数家珍。我在深圳这么长时间,也远没有燕玲老师那么熟悉。从前面几位的发言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说起四十年,在国猛主席的支持下,我们评协联合深大要编四本书,分别是关于“四十年的文学、文化、文论和艺术”。争取明年出版后我们再开个会。这套书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地做,进展还是不错的。其他几本都进入到了看清样的阶段,就剩了艺术的这一本,我们会抓紧把它做出来。总结总结四十年,的确还是很有成就的。
的确,深圳有其独特的特点,像地理环境、开放比较早、海洋文明,这些都是它非常独特的特点。爱成“逼”着我,必须要给前面的这套书写个序,我今天就把这个序摘几小段,表达几层意思。
关于深圳文学和文艺的定性,我讲了三条:
第一,新的都市文艺。深圳是迅速生长起来的新城,在这座城市中生产出来的都市文艺,有着自己的特点。都市文艺很早就有了,19世纪,像伦敦、巴黎这些城市,就有了独特的都市文艺,出现了像狄更斯和巴尔扎克这样的著名小说家。这些人写的就是都市文学。但是,他们的文学所描绘的贵族阶级逐渐消亡、新生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展现的是尔愚我诈的暴发户们如何发家致富,历史如何以恶为自己开辟道路。深圳从打工者文学开始,表达城市建设的艰苦,城市发展的曲折过程,劳动者的颂歌。
记得两年前,由上海的《文汇报》组织,一批上海学者到深圳来,在深圳大学召开了一个上海与深圳的双城对话。这个谈话中,大家在比较上海和深圳,这一比较,真的让我长了很多见识。他们说上海的建设,例如浦东的建设,发展得非常快。但是,上海与深圳确实不一样。上海本来就名头大,有大型的国企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首先想到的是上海,而不是深圳。有位香港人说,他当年非常希望自己的公司到深圳来建设,深圳离他在香港的家近,在深圳投资建设,来去方便。但是,他的老板不同意,认为上海更有前途。上海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的发展还是靠民营企业,靠草根的,白手起家的企业。在这个跨国资本看不上的地方,民营企业奋斗、发展,变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
第二,移民城市。我深圳来工作,有一个特别的感觉,不会说广东话,一点也没有被排外的感觉。这一点很不容易。在中国,也许北京可以有这种感觉。在上海,不会说上海话也会感到别扭,至于广州,还是有很多人习惯说广东话。在别的广东城市,说广东话的人口比例就更大。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说普通话,许多人听不懂,甚至有对普通话的歧视。沟通困难时,就说英文。当然,香港这些年变化很大,普通话也流行起来了。 深圳的情况,与广东其他广东的城市完全两样。在这里,大家都说普通话。深圳的名言“来了就是深圳人”,说明这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无内外之分、主客之分,大家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大家都是为了建设这个城市而来的。移民的文会形成一些独特的特点。刚才国猛主席也说到了“多元化”,各个地方的人来到这里汇聚,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整体,新的文化主体。
第三,深圳还是一个文化窗口,面朝香港,背靠内地。在过去一些年中,很多人来了、走了,中国的很多名人都有各自的“深圳故事”。借助香港和澳门,这里的多样性又有了国际化的色彩。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汇,构成了深圳文化独特的特点。
我刚才听了各位老师讲的,这种种文化因素,造成了这种“深圳文化”。不仅是从深圳文化的形成这个意义上讲是如此。更为更要的是,这种文化对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对全国的文化建设,也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深圳作为中心城市,有一种辐射力量,邓小平为深圳的题词写道:“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仔细阅读这句话,说明深圳的经验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性,有着普遍性。深圳的实践发展了深圳,也可以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不仅在经济社会的建设上是如此,在文化建设上也是如此。深圳的经验不仅具有“深圳价值”,也有“全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