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病毒压境,这个星球没有局外人 | 三盅(二)
2023-12-12 09:12:46 来源:上海纪实(微信公众号) 作者:三盅 【 】 浏览:459次 评论:0

 

严防死守


2023-12-11_223238.jpg


时隔多日,每夜都有维尼熊伴枕的卢洪洲终于忘记了临行前女儿那句无心之言,他打算再次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此举并非人手不足要他亲身加入治疗队伍,他也丝毫不担心前线“战士”的专业精神,他亲历现场是想查看医护人员的防护程序是否到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他要兑现出征前给妻子的承诺,像2003年那样,确保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但他的决定遭到身边人的一致反对。

 

公卫中心宣传文明办助理范忭忭说:“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规则明确,培训到位,硬件上,我们是负压病房,最大限度减少隔离区域内的病毒数量,医护人员穿防护服,戴正压呼吸头罩和护目镜,外加口罩,可以说全副武装。个人防护方面,每个病房专设院感的双组长负责制,由护士长和院感科工作人员管理,靠前指挥、过程管理、细节监督,可以说万无一失。更何况,应急病房有视频连线。”

 

卢洪洲沉思片刻,摇头道:“我还是不放心,细节决定成败,而很多细节都不是借别人的眼睛和嘴巴就能发现的。医护人员三班倒,工作量大,睡眠严重不足,情绪高度紧张,各人免疫力不同程度都会下降,所以防护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确保自己不倒下,才谈得上救治更多人,如果医护一旦变患者,带来的就是数倍损失。”

 

最终,由范忭忭陪同卢洪洲进入病区,只能陪到清洁区。按规定范忭忭不是专业感控人员,为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他无法进入核心区。但当他把卢洪洲关了机的手机送回办公室的时候,意外接到了卢洪洲女儿的来电,说老爸手机关机,找老爸听电话。

 

老天真是不开眼,这可把范忭忭给难住了,他支支吾吾道:“卢书记在开会。”转念突然想到,开会与下病房可不同,可以带手机,便只能讲了实话,“不瞒你说,下病房了,就在刚刚。”

 

电话那头惊道:“他不用下病房的啊,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爸不放心,非要亲自进去看看。”

 

“那你们该拦着他啊。”

 

“你爸这人你还不知道吗,他认为正确的事谁也拦不住,你做女儿的一句话可能比我们加起来都管用,唉,早知道刚才我就不劝他了,背着他出门给你去电话,真没想到这一层啊。”

 

沉默良久,电话那头再次传来声音,低沉而冷静:“既成事实了,不必纠结了,范叔叔,您能答应我吗?等我爸从病房出来,千万别告诉他我来过电话,就当我不知情,我妈那边我也会守口如瓶,我了解我爸,他最不希望家里为他担心,等他回家的时候,也绝对不会主动告诉我们的,这事就当没发生过,好吗?”

 

范忭忭红了眼眶,“好,好,一言为定!”

 

挂线之后,范忭忭在卢洪洲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回味刚才那通电话,想象着卢书记父女间那默契而充满爱意的谎言,如此独特,如此震撼他的心。尽管那些爱的表达暗藏密码,却也能被局外人轻易破解。

 

卢洪洲在病房里巡查了两个多小时,每一道门,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查看,对几乎每一个岗位都有面对面交代。针对病房内操作,他说:“为患者插管、气切、吸痰,必须严格执行防控标准,每一位医护人员脱隔离服时都要有专人监督,每一步手消都要达到20秒。每天上班进入,下班离开,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使用我们自己研发的喷雾做暴露前的预防,干扰素事先吸入消化道,即使不慎吸入少量病毒,也能被干扰素抑制。我们的P3生物安全实验室可以做核酸扩增,每三天都要有一个环境采样,对污染区的病房,地面、床头、把手,以及半污染区、清洁区,都要采样,所有医护人员每三天也要做一次咽拭子采样。”

 

临走前他还关照大家:“即便是在清洁区,吃饭、开会、讨论,也不能麻痹大意,也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允许集中用餐,更不允许不戴口罩。医护人员休息,单人单间,固定下来不换房,杜绝休息区交叉感染。外来援助医护,有的是从综合医院来的,对院感防护没有概念,对他们要加强培训,严格督查。”

 

从进入到离开,他将每一个动作刻意放慢,大家都明白,他是在为大家做安全防护的标准示范。

 

回到办公室,卢洪洲从胸底深深吁出一口气,环视四周,不知不觉,他与这里已相伴16个春秋。正是2003年的那场SARS,拉响了公共防疫的警报,唤醒了制度完善,也就在次年,他从华山医院来到公卫中心。

 

2014年,卢洪洲去西非塞拉利昂援助抗击埃博拉病毒,临行前妻子问他,“你为什么要去?”他不假思索道,“我必须去!”妻子又问,“非你去不可?”他依然没有犹豫,“我非去不可!”以蛮霸当理由,硬碰硬,刚对刚,想来实在有些不近人情,好在妻子总是那样一个温婉的女人,也最懂他,知道但凡他想做成的事儿,谁也拦不住。事业是他的生命,而作为他的另一半,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该成为滋养他生命的一汪水。是的,妻子正是那种水一般的女人,如水智慧,随物赋形。那时,塞拉利昂的流量很贵,前后三个月,他只和妻女有过两次视频通话。现在国内的流量很便宜,可他专业加行政,人更忙了。

 

当卢洪洲给刘晓燕发来微信报平安的时候,她刚刚把邻居送出门。正值春节期间,家里空调开关坏了,工人都在外地,受疫情影响没能复工,商场也不开门,情急之下,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帖求助,本能地设置为丈夫“不可见”,她不想给他增添烦恼。没想到这条求助信息最先被隔壁邻居张大妈看见了,没一会就过来按门铃,要亲眼看看空调的型号。然后远在另一个区的朋友也看见了,发来微信说已经根据朋友圈里的照片在帮忙找开关了。直到位于小区另一侧的老杨看见,才真正帮上了大忙,他直接联系了维修工上门来修。

 

来到传染病专家的家中,邻居、朋友、维修工,大家都自觉戴着口罩,相隔几米聚在客厅,公德心之外,多了几分非常时期独特的仪式感。刘晓燕深知这几米间隔的寓意及温度,他们彼此间非但不是不信任,不是恐惧与堤防,反倒是格外的尊重。她千恩万谢,不曾想老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竟令她泪淋淋湿衣襟,“卢医生正在为全上海辛苦,有家难回,现在家里遇到这么点小事,我们搭把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刘晓燕没有把邻居帮忙的经过跟丈夫细讲,微信字写多了,也怕他没工夫看,只给他发去短短一句话:“你说的太对了,病毒压境,世上真的没有局外人。”

 

情人节捐款


600-3.jpg

 

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卢洪洲在临床上锁定观察一些药物的疗效,若新的诊疗方法见了效,他便立即安排其进入伦理审批程序。此外他还引进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比如二代测序技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基于人体对药物的代谢反应各不相同,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体内的浓度也会不同,他通过血药浓度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到某些抗感染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快慢、浓度等指标,然后根据血药浓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药物剂量。

 

27日,这是卢洪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天,经过多日来的论证及临床验证,他决定采用羟基氯喹来对抗新冠病毒。他是全球最早国际注册,最早临床正规研究的第一人,因而公卫中心成为全球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医学团队。事实证明,从选择性试用到上海病患全部给药,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在论文提交期间,他与《全球私人和公共资助的临床研究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的高级编辑维多利亚•阿兰达博士保持着充分沟通。

 

他把这个消息发微信告诉妻子,那天刘晓燕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只有四个字:看见曙光!

 

尽管当疫情全面暴发之后,卢洪洲不得不“下医治已病”,但他知道,仍有必要同时行“上医”和“中医”之事,多管齐下对抗病毒,才能尽快控制疫情蔓延的汹汹之势。除了指导临床一线的救治,以及持续开展新研究之外,他主动担负起向广大民众传播防控知识的重任。工作之余,他见缝插针地做了数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科普讲座,解答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宣扬“防疫从我做起”,每个人哪怕仅仅是保护好自己,也是在为防疫做贡献。

 

卢洪洲非常清楚,恐惧会耗尽空气,将人间变为信任的真空,战“疫”当前,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代表,他一次次参加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最权威的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并将临床一线的救治情况传达给民众,坚定群众必胜的信念。

 

转眼今年的情人节到了。这一天下午,卢洪洲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封长长的捐款动员信,家庭微信群的成员有他一家三口,以及父母、岳父母,为了尽快得到响应,他煞费苦心设计了一个“疫情捐款接龙”,并起了个头,率先捐款5000元,其他成员纷纷跟进,虽所报数额不等,却没有一个人犹豫。

 

刘晓燕看到了一惊,本能地在群里戏谑了一句:“老卢,你好有钱啊。”卢洪洲很敏感,立即发来私信:“晓燕,话不是这么说,压根不是有钱没钱的事儿,抗‘疫’是我的职责,我的终身事业,但这也是我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大事业,需要所有人都帮一把,既然你也认同我那句话,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那么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对吗?我想了想,我的5000元就以我的名义捐好了,你帮我操作吧。”

 

刘晓燕不是心疼钱,对丈夫她一向是无条件理解与支持的,只是为了避免误会,她不打算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当即用手机完成了捐款转账,在拨打联络人电话确认到账后,把转账记录截屏发给他看,她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心意:战士的妻子也是战士,什么叫志同道合?什么叫共同理想?她不仅有送丈夫上战场的勇气,她的心也跟随丈夫一起上战场,必要时,她也会义无反顾地上战场,与丈夫并肩战斗!毫不含糊!这些他应该都是懂的,回想几十年夫妻风雨同舟,哪一回不是她毫无怨言地把家庭重担扛在自己肩上?

 

当年“SARS”全球肆虐,他临危受命,成为国家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成员,陪同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深入沪上各疫区的医院和社区,亲自参与SARS患者的临床救治与防护工作,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与卫生部联合工作组专家奔赴天津、内蒙古等疫区督察、培训。一连数月,他奔波在外,每次打回电话,她都强力克制思念之情,长话短说,只追问他出差还有哪些生活上的需要?还有什么是她可以为他做的?

 

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那会,他受中国政府委派,随包机前往墨西哥接回滞留的中国旅客,回国后在浦东隔离了半个月。她清晰记得,那是她唯一一次在给他的短信中流露真情:“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咫尺天涯,洪州,不要让我和女儿渐渐习惯身边没有你,好吗?”

 

后来当上海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时,他又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地总结全国甲型H1N1 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并第一时间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

 

他更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并担任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深入应急病房指导临床救治,同时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制救治指南,主编《上海市“H7N9”救治应急流程汇编》,与其他学者共同总结H7N9病例的临床特征,相关论文也再次在NEJM等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

 

那几年,行李箱一拉,他说走就走,但他每一项工作成果的背后,都可见她默默的付出,无言的支撑,谁让她爱的正是那个自比鲲鹏志存高远的男人呢?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作为中国首批援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的医学专家,他与队友们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塞拉利昂各疫区的最前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不辞辛劳。当“寨卡”、“MERS”、“黄热病”等多种输入性传染病出现时,他又马不停蹄赴京撰写疾病诊疗指南。

 

很多次,她完全有理由质问他:“工作重要,可家庭为何每回都要退居其次?你的命是你自己的,也是全天下饱受恶疾折磨的患者的,难道不也是家庭的吗?你是个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但你也是我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啊!”

 

然而这些委屈她一次也没有道出口,虽说依赖心是女人的天性、特权,但从嫁给他的那一刻起,她便主动放弃了这一特权,时常告诫自己:你和别的女人不同,在这屋檐之下,你只能靠自己。每当心酸委屈时,她还会反问自己:假如你真的那么渴望一个顾家的男人,当初你又怎么会选他呢?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依然会选择那个顶天立地、悬壶济世的大丈夫,难道不是吗?既然当年决定成为他的另一半,那么就要为这个家撑起整片天,义不容辞,今生无悔。

  

Tags:病毒 疫情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新质生产力”打开文艺新天地 下一篇“90后”少数民族诗人:在“流动..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