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留存记忆,提供生命的证词——俞莉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作品研讨会举行(二)
2023-12-11 11:11:11 来源:读创APP 作者:魏沛娜 【 】 浏览:225次 评论:0
 

quality,Q_80 (2).jpg

 

深圳市罗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欧阳德彬坦言特别欣赏《魏先生的几次消失》这篇小说的构型。他指出,小说运用类似于罗生门式的多视角叙述来展现主要人物,而且从思想的角度来说,这篇小说提出了对深圳人的重新定义,对深圳人有了新的阐释,人物身份是多元的,人物最终身份也没有确定,总是处于一种晦暗不明的状态,体现现代都市人的未完成性。“小说结束魏先生也没有盖棺定论,甚至可以继续写下去变成无限的小说,就是魏先生可能会再次出现再消失。这篇小说具有整体上的混沌性,有着很大的阐述空间。”欧阳德彬说。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樽重点分享了他对文学语言表达的看法。在他看来,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等语言大师的行文平白朴素,却极富韵味。在叙述上如果“用更具体的词语或细节”,可以增强“文学独特、生动、传神的表达”。王樽认为俞莉的文学前景非常广阔,对她未来的写作寄予期望。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张克借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阐析俞莉小说的“形、影、神”。“为什么一个感性出发的‘影’到最后寻找的是意义,而一个理性出发的‘形’到最后寻找的是肉身的及时行乐,这类对比在俞莉作品里也是有的。所以我简直想说,陶渊明写的《形影神三首》是可以作为解读俞莉及其这一倾向的作家的一把钥匙。”张克说:“用古典的资源、词语进去,我们会发现,现代走深了,其实会发觉它又是古典的,最后是人类的。”

 

“阅读俞莉的小说,让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一句话,他认为世界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在他看来,20世纪是不稳定的,浮动的,不可琢磨的,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心都像是迷宫。俞莉的小说恰恰就是这一个关于时代、关于人物内心的迷宫,里面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陈劲松认为,俞莉的小说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她多年如一日地书写“失败者”,而不是“成功者”。在她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人生或命运遭遇失败的小人物,或者是教育的失败,或者是生意的失败,又或者是情感、家庭的失败。每一个失败者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quality,Q_80 (3).jpg

 

影评人崔建明认为,俞莉的小说是值得我们珍视的。她长期孜孜不倦地关注校园题材,非常难得。崔建明表示,当前科技创新正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他期待俞莉继续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深圳小说、深圳故事。

 

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主席吴迪指出,在俞莉已出版的六部作品里,其中有两部长篇小说写的是教育题材故事,还有《宝贝》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她的作品,“三位一体”地把“母亲、教师、作家”的身份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些作品使她的“三重身份”难解难分。“可是,即使有‘三重身份’的人,谁又能像俞莉这样用文学反映‘热点民生问题’。这值得和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一起来研讨,让文学发挥出对社会的直接作用。”

 

“我要感谢写作,让我更好地梳理自己,通过书写来思考人生,反思这个世界和现实。”研讨会最后,俞莉介绍,她所理解的写作价值是留存记忆,提供生命的证词,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感悟。“写作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80%的作家经常处在两种焦虑状态之中,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焦虑。这么多年的写作我付出了时间、精力、身体的损耗。文学写作本身是献祭的行为,在文学的祭坛上,交付用我们的青春、热血、情感和生命经验,但是同时写作也让我收获很多,它滋养和丰盈了我的生命,让我平凡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俞莉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对她常年写作的鼓励。

 

(图片均由深圳市作家协会提供)



Tags:俞莉 魏先生的几次消失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位城市诗人的情思与修辞——评.. 下一篇“深圳人”的塑造与新伦理的书写..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