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留存记忆,提供生命的证词——俞莉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作品研讨会举行(一)
2023-12-11 11:11:11 来源:读创APP 作者:魏沛娜 【 】 浏览:224次 评论:0

文章来源:读创APP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魏沛娜

 

123日上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俞莉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作品研讨会在深圳荔园大厦举行。来自深圳本地的文学评论家、作家立足于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从题材、叙事、人物、语言等角度,对深圳作家俞莉的创作特色和成绩展开深入探讨。研讨会由作家南翔主持。

 

quality,Q_80.jpg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是第十届深圳文学季(2023)系列活动——深圳作家作品研讨会之一。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深圳作家亮相于各种文学舞台,相继推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断拓展深圳文学的广度和深度,给深圳文学带来了生生不息的文学力量,也展示着新时代深圳作家面向未来的文学期待。举办深圳作家作品研讨会,旨在加强深圳优秀作家作品宣传推介,提升“文学深军”的影响力,推动深圳文学高质量发展。

 

作为深圳文坛的中生代作家,俞莉这些年来在长中短三种类别的小说创作上均有不俗的成绩,作品曾见于在《当代》《中国作家》《清明》《山花》等杂志期刊。现任职于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华侨城中学的俞莉,尤擅教育题材写作。今年3月出版的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收入10篇小说,大都是俞莉近年新创作的中短篇。在书中,俞莉以爱情、婚姻、家庭作为小说创作主题,从传统道德、家庭伦理、婚姻制度切入价值观多元的现实生活,描慕状写女性多变的人生命运,书写她们情感世界里的爱与痛、恨与怕、坚强与脆弱、伟大和卑微。

 

quality,Q_80 (1).jpg

 

研讨会上,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爱成在书面发言中表示,从《魏先生的几次消失》这部小说集可以清晰看到俞莉的创作历程,以及当下达到的艺术水准。在这部集子中,最传奇也最现代的是《魏先生的几次消失》,最厚重的是《凤凰山下》。俞莉的这些作品基本上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当下,一个是历史,中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作为见证者、经历者、听闻者。于是,在历史与当下这样的坐标中,那一个个穿过历史尘埃走来的人物,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再现、生命的重生。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德南在书面发言中指出,在深圳作家中,俞莉的小说创作在取材上有令人瞩目的特别之处。她非常关注当下时代的教育问题与情感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展现人们的精神状况。教育、情感与时代精神,可视为俞莉小说创作的三个关键词。

 

“俞莉的小说以中篇居多,她在展示一个又一个特征,像《魏先生的几次消失》《发如雪》,关注教育、人际关系,非常有代表性,显示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特殊性。我也非常欣喜看到俞莉这些年来在创作当中取得新的成就和变化。”在深圳市《特区文学》杂志社社长朱铁军眼中,俞莉是一个具有生活经验的作家,她关注着周遭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写作细致入微,而且情感非常充沛,技法也越来越好。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丁力认为,俞莉的小说《魏先生的几次消失》更像一部哲学论著,只不过“论述”的方式不是说教而是用鲜活生动并经得起推敲的故事润物无声罢了。“我理解这是哲学论著的最高境界,即不用‘讲道理’,而是‘说故事’,用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表达深奥的哲学思想。因此,我认为俞莉的小说达到了一个境界,一个我自己目前触碰不了的境界。”

 

07-21-16-104785.jpg

 

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云龙表示,《魏先生的几次消失》是一部具有新质认知的中短篇结集,不但观照精微,而且个性鲜明。俞莉用这一最新书写成果证明,她现在的小说经营,已经突破了某种自限捆缚,包括属于相对纯我的角色呈现、背景色块相对集约的职业类分。其取态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这本小说集里诸多人物、诸多经历,那些不咸不淡的翻篇,才是生活的原本模样。”深圳市华侨城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原副校长刘耀娟指出,俞莉笔下的人物与场景几乎都能在现实里找到对应,不悬浮、不故作高深,也不强加唯美。这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世界,平凡琐碎、复杂多变。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霞表示,俞莉的中短篇小说集《魏先生的几次消失》中的作品都是集中在讨论城市文学的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的本质,是人与城市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密集地出现在俞莉的每一部作品中。在这里,现代性的关键词演变成了“消失”,没有哪个词汇像“消失”一样更准确而生动地表达现代性的特质。

 

“这本书只要有了第二篇《魏先生的几次消失》,这本书就是一本有份量的一本书。这既是俞莉小说走向成熟,又是进入她创作的旺盛期的标志。”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汤奇云认为,在《魏先生的几次消失》这篇小说中,从魏先生的自我实现,到陈晓的爱的付出,明显地体现了俞莉对深圳人和深圳社会认识的深入。她的小说叙事也由“我与深圳人”的关系,进入到对深圳社会的新的伦理关系的书写。这种新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关系,不仅为深圳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识解深圳人内心世界的思维框架。“这也印证了我对深圳文学发展趋势的一个判断:深圳文学正在由‘打工文学’阶段的‘身份写作’,进入到关于新的‘伦理写作’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种由深圳独特的社会结构所孕育的‘南方叙事’。”汤奇云说。

 

 
Tags:俞莉 魏先生的几次消失 责任编辑:master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位城市诗人的情思与修辞——评.. 下一篇“深圳人”的塑造与新伦理的书写..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